全城总动员为了大雁更好明天
大雁基地。□实习记者卢凌嘉
资阳与大雁有着深厚渊源,两千多年前,西汉王褒《僮约》中就有“结网捕鱼,缴雁弹凫”之句;宋代曹荣有诗“城下江流金雁水,金雁来留故名江”,沱江故名雁江,资阳古称雁城。
然而,因生态环境的变化,沱江几十年来不见大雁的身影。为了让千年雁文化回归,雁江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文联等部门在2017年重阳节开展了百雁放飞活动,共有一百只大雁被投放到城区沱江定居繁衍。守护大雁的爱心志愿者自发成立了“雁城护雁队”,并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为大雁创造条件,建立保护站。大雁经过两代的繁衍,数量已有一定规模,预计到2020年,理论上会达到5000余只。
大雁发展面临难题
“今年大雁繁殖后,可能达到2000只,每天的口粮就需要六百元,现在大雁口粮费还剩下两万多,心里很不踏实。”护雁队骨干成员张平担忧地说。每天晨光微熹,张平就起来照顾大雁,晚上也常住在大雁基地搭建的简陋房子里守护大雁。想到如同自己孩子般的大雁即将面临“断粮”危机,张平心里很不是滋味。
除此之外,人员长期匮乏也是护雁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之一。目前,除了张平为志愿队临时聘请外,再没有其他专职的护雁人员。雏雁长大后,需要分一部分到三号大雁基地生活,二号基地和三号基地的大雁显然不是张平一个人能照料过来的,至少还需要两个专职护雁人员。
据了解,雁城护雁队是民间组织,由志愿者组成,由于没有酬劳,且野化繁衍沱江大雁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已有好几个志愿者提出退出护雁工作的请求。另外,护雁队在管理上缺少自主权,为大雁筹集的每一笔费用及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申报,再加上没有固定的管控机制,没有牵头管理部门指挥和引导,难免会出现管理混乱、缺少经费、人员涣散的情况。
各方献策探索明天
“可以出售饲料,宝妈们都愿意带孩子去喂雁的,还可以给大家讲讲雁城的名字来源,让更多人了解雁城。”知道大雁出现口粮危机后,网友“晓”在资阳日报微信公众号下方留下自己的建议。
市民谭建鑫说:“可以培养一部分比较亲近人的大雁,打造一个文化旅游点,设置大雁与人类合影点,带来经济收益,从而让护雁队实现自我输血。”
“我们正在筹备沱江大雁文化研究会,通过大雁野化研发、文化塑造和媒体宣传等提升大雁影响力,打造资阳城市文化新名片。”雁江区文联主席孟基林说,协会具有聚集人才、发展雁文化、对接政府、对外联络交流等诸多优势,要推进大雁文化建设,成立协会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大雁数量增多,仅靠网络筹集和企业捐赠难以维持日常口粮和人员经费,希望政府出面解决口粮经费,解决3至4个公益性岗位,或者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让专人值守,志愿者参与外围和文化塑造工作。目前,这些建议报经区委宣传部已提交区委。
守护大雁全城参与
“大雁发展虽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很多爱心企业、爱心市民的参与让我们坚定了信心与决心。”孟基林表示。
近期,又有不少好消息传来:资阳航空运动协会表示,愿意合作带领第三代大雁飞上蓝天,更快推进大雁野化过程;四川景域佑里计划合作打造大雁观赏和文化基地;城东水体公园、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幸福谷度假小镇等有水体的单位,纷纷爱心“领养”大雁,以后大雁不止生活在沱江,将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也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了解大雁,将大雁文化传播到雁城每一个角落。
也有市民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大雁数量激增,会影响沱江生态环境吗?关于这个问题,在2018年初,区委、区政府就组织农业、林业、水务、环保等部门联合论证,并邀请专业机构对沱江大雁栖息地环境做一个准确的评估,科学地明确了大雁数量,确保水质及周边环境不受到损害。事实上自从沱江有大雁后,因大雁喜欢吃“水葫芦”,成了“沱江清道夫”,改善了生态,也给政府省了每年几十万的打捞费。
如今,大雁已成为雁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天观赏大雁的群众多达千人,雁城名至实归。
新闻推荐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