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牵挂叫潸然泪下

资阳日报 2018-11-22 07:58 大字

□ 刘武洋

每个星期四早晨,起床后首先上网阅读《资阳日报》的《苌弘广场》副刊,是我近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突然有一天, 我欣喜地在《苌弘广场》副刊上读到了秦耕兄的散文《远方有兄弟》。更让我惊喜的是,文中讲述的是我们之间十八年来相互关心、相互牵挂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心潮澎拜,慢慢品读,令人潸然泪下。

当年,我怀揣“一囊书剑闯天涯”的雄心壮志一路南行,投奔梁老师、秦耕兄。秦兄长我三岁,他常称呼我为兄弟,以示亲切。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我们,是经历贫困、迈过温饱、走向富裕“承上启下”的一代人。

那时,我对秦兄有深刻的认识。秦兄是我们资阳的老乡,早年,他当过兵,种过地,在资阳城里蹬过人力三轮车,心中却有一个做记者的梦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的一位邻居告诉他:“在新疆打工时,与我同租住在一个小院的一对老夫妇,他家考起了五个大学生。”那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家里考出一名大学生都很不容易,而这夫妇家一连考出了五个大学生,并且靠拾破烂供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着实极其不易。凭着对新闻的敏感性,秦兄断定这事是一块“好料”。于是,他挤火车自费去了一趟新疆,采访到了这对夫妇。不久,他写出了题为《“乞丐夫妇”供出五个大学生》的特稿,短短的一个月内在《爱人》等全国各地四十多家报刊上发表或转载,轰动一时。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喜欢看书读报的人或许对这个故事或多或少有些印象吧!

秦兄常常戏称自己为“流浪记者”“草根作家”。凭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秦兄当时在昆明媒体圈里早已是名声在外。对初来乍到的我,秦兄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爱护与关怀。

进入一个高手云集的世界,我才知道自己是“二把刀”。那时纸质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也十分残酷。有报刊相继停刊,加之我“水土不服”的身体小恙,我最终选择放弃,选择离开,大伙儿苦苦挽留并没有把我留下来。就这样,我“四个口袋一样重”地“败走春城”。临行前,秦兄在我空空的行囊里悄悄地放上一包茶叶和十枚煮鸡蛋:“在路上吃。”顿时,我泪眼婆娑。

随后,我去了北方,弃文从商,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再来。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不敢松懈,不敢懒惰,唯有努力拼搏。

时间和空间阻碍了我们弟兄的亲昵。但是,心中那份牵挂时常折磨得我寝食难安。下雪了,远方的兄长,你冷吗?我已经忘记了你那边是四季如春。

今年,在秋高气爽的十月,我们“彼此等待了十八年”的相聚,是兴奋的,也是沉默的;是幸福的,也是心酸的——因为十八年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历练。

正如当年秦兄挽留我一样,我挽留秦兄他们“多住一些日子”。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依依惜别”。“分手在歧路”,我们没有“儿女共沾巾”,只有更多的眷念与祝福。

离别,是相聚的前奏和铺垫;相聚,是离别的希望和归宿。

牵挂朋友是焦虑的,是惆怅的;被人牵挂是美好的,是幸福的。

新闻推荐

不加甄别女子转发网络谣言被查处

本报讯(记者谢承爽)近日,资阳一女子因在网络上散布虚假谣言,被雁江警方查处。11月14日,一网友在微博发消息称有小孩被...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