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人的资阳城

资阳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 曹月柳

这不是我第一次走进资阳,和多年前相比,从同一高速路口下车,除了熟悉的资阳日报社大楼,周边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巨变。但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却并没有改变资阳人性格里对人与事的热情与尊重。

大约是在七八年前的七月,因为一个采访,我第一次走进资阳。那时,高速路口还有打着球溪河鲢鱼招牌的餐馆,周边几乎没有什么住宿区,资阳日报社的大楼立在宽阔的大道旁,略显得有些孤独。

因为通讯的不便,一进资阳城区就与采访对象“失联”,没有导航、没有地图的我们完全“懵”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上曾经来我们单位实习过20天不到的大学生小刘。小伙子只在电话里说了一句“好,等我一下”,就顶着正午的太阳,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高速路口,还陪着我们根据一张报纸上登出来的模糊地址,一条街一条街、一个门店一个门店地寻找我们的采访对象……直到我们采访结束准备离开,他取回在路边小店寄存的自行车,跟我们说了一句“老师,再见”,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人的样子构筑了城的形象。那个背影,是资阳这座城给我的第一份问候。

再来资阳,因为今年的副刊年会。还没有出发,电话、微信群、专属联络人、地址定位、电子会务手册……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现代、传统的联络方式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资阳日报社同仁的用心,让全省副刊人有了一次“快乐回家“之旅。

而我,对这种用心的感受,不仅仅只有快乐。

因为有两针定时针剂需要打,我认识了护士长小王,一个脸圆圆的,笑起来眼睛像弯月,很美的女孩。第一天报到时,我跟组委会说明了情况和打针时间。第二天中午一点半,门铃准时响起。进屋后,小王接过药看了看,然后迅速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尚未开封的口罩,熟练地戴上。“没在医院,还需要戴口罩啊?”我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道。“是啊,流程要规范。”小王轻声回应,口罩上的那双眼睛笑意盈盈,手上则已麻利地打开了针剂,推出了空气。

打完针后,正要跟她道谢、送她出门,却见她取下口罩,用口罩小心翼翼地包好用过的针管和针头,层层包裹后,又装回了随身带的包里,然后再看着我笑笑说:“这是医疗垃圾,宾馆可能不好处理,我带回医院再扔。”我被这一系列并非刻意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惊讶得有些语塞,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回应,只是一个劲儿地说“好的,谢谢”。

人的素养凝聚成了城的气质。这样的专业与对细节的重视,展现的是小王的职业素养,还有资阳这座城的专业气质。

其实,小王并非个例。让我同样感叹于资阳人对细节重视、对专业精神尊重的,还有我们的客房服务员小钟。入住第一天,早上出门时,我在床头留了一本书。中午回房间,书上便摆上了一张书签。书签一旁还有一个太阳花形状的便签条,上面手书了几行文字:“尊敬的客人,我在为您打扫房间的时候,看到您在看纸质书籍,特给您送上一枚书签,希望能给您带来方便!客房服务员:小钟。”简短朴素的话语,我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所谓细节,不过就是在别人都一扫而过之处,停下来,留下不一样的清香。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论是客房服务人员小钟还是护士长小王,他们都是这个城市无数平凡岗位上的一员,但他们的点滴行为汇聚成了这座城市的日常。或许,成功不过如此而已。所以,《大国重器》中展示的四川共享铸造“3D”打印基地会在资阳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人,是一座城市的核心与主体,生活在一座城中的人之状态、品性决定了城市的性格与品质。资阳,扎根于“蜀人原乡”文化的这座城,正由新时代的资阳人展现着“碧血丹心 大道直行”的千古风范。

新闻推荐

美好生活共建共享——雁江区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李佩昱5月15日,雁城市民张大妈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便提着菜篮子出门买菜。她穿过干净整洁的街道,来到苌弘广场路口...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