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5名流浪乞讨人员落户成为“新雁江人”

资阳日报 2017-12-22 08:53 大字

本报讯(饶晓强记者胡佳音)日前,在雁江区救助站上演了温暖一幕:当工作人员为流浪人员李保中、吴宝武办理户口落户手续,并让他们同时享受医保及特困供养等待遇时,花甲之年的吴宝武脸上笑开了花。当天,包括李保中、吴宝武在内的25名流浪乞讨人员一同上户,成为了“新雁江人”。

据悉,2016年,《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出台,规定对超过三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公安机关应予以办理落户手续,民政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我们不仅要为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生活救助,还为那些智障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员上户,确保他们能享受社会救助!”雁江区救助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雁江区救助站先后接收了31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因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残疾,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办理社会保险,享受社会救助。

今年6月,雁江区救助站和雁江区公安分局着手研究解决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落户问题。为避免出现双重户籍和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的情况,公安部门通过公安部走失人口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进行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利用人像比对技术,对31人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掌纹采集,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核实身份信息。在7月,成功查询到6名流乞人员的户籍地,将其顺利送回家乡。救助站将剩下的25名乞讨人员的照片基本信息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3个月,尽最大可能为其寻找亲属。

12月6日,雁江区救助站将第一批无法查找到家属的25人的户口集体落户到雁江区救助站。

12月14日,区民政局为这25名“新雁江人”办理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将他们纳入城市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下一步,民政部门还将为他们购买医疗保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免费的医疗救助。

新闻推荐

黄竞跃调研资阳市首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本报讯12月14日,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黄竞跃一行前往资阳中车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调研该市首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情况和企业科协工作开展情况。资阳市科协主席丁吉俐陪同调研。黄竞跃一行先...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