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旅扶贫“富”农家——记2017年“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李林

资阳日报 2017-12-17 08:14 大字

□实习生王文婷本报记者刘梦娜

雁江区丹山镇,有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822人。2016年6月,李林任丹山镇党委书记。基础设施和产业落后,群众住房、乡村面貌亟待改变是丹山镇给他的第一印象。

“要让村民真正脱贫,就要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李林不断创新思维及理念,集合全镇才智,使得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呈良好势头。2016年以来,全镇7个村摘下贫困帽,787户贫困户、209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月11日,李林获得2017年资阳市“脱贫攻坚创新奖”殊荣。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从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在李林的带领下,丹山镇初步形成莲藕、核桃、柑橘、蔬菜“四个一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并将9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与全镇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各村将增收目标落实到镇主导产业上。目前,每个贫困村都有2-3个稳定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

为了打破贫困村产业“小散弱”这一脱贫工作瓶颈,李林多次带队深入全镇9个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并以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为基础,大力引进培育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15家,在贫困村建成柑橘、核桃、藤椒、蔬菜产业园1万余亩,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确保贫困户短期脱贫与长期增收。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李林坚持“在产业项目实施中,凡是有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必须与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让每一个项目的实施均能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增长和贫困户收入增加。为此,在9个贫困村实行基础设施入股分红制度,实现土地流转6000余亩,村上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0000余元;项目资金入股分红,按照“137”利益分成模式,胡家祠、八字墙、团竹、老君4个村与业主签订合作协议,种植柑橘和藤椒,现已实现租金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发展产业收入;种养项目收益分红,村集体创办、领办种养产业按“721”利益分成模式,袁桥、堰塘2个村己建成了种养循环园区,人和、新盟、牌坊等7个村则确定了蔬菜、柑橘、藤椒、青脆李等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种植项目,实现贫困户、村集体、业主三方共赢。

新闻推荐

皇龙片区路灯 你哪天才能亮?有关人士说:可能等到春节前!

□本报记者谢承爽近日,雁城市民范女士打进本报热线电话26656119,称皇龙路附近,晚上一片漆黑,“所有路灯都没有亮”,不知道是坏了还是其他原因。带着范女士的疑问,记者来到市市政管理处路灯管理股咨询,被...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