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老院里的“开心农场”

资阳日报 2017-11-07 08:08 大字

收萝卜。锄草。农场一角。□本报记者李小凤实习生苏秋伃

“我们这个土种出来的白萝卜,吃起来特别化渣,还带回甜味。”说这话的,是在市老年护理院慈爱开心农场工作的张大爷。他一会儿在山底拔萝卜,一会儿又爬上山腰和大家一道挖坑扶苗栽桃树,忙得不亦乐乎,还逢人便夸农场里种出来果蔬新鲜味美,外面吃不到这个味道。

站在慈爱开心农场的山顶上环顾四周,山后是车水马龙的城区,山腰是市民政福利园,山的右边是在建的资阳市老年护理院。市老年护理院是由市第四人民医院投资举办的“医养结合”的福利事业单位,占地面积37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编制床位500张,周围青山环绕。而慈爱开心农场是市老年护理院特意预留整个山头开发出的项目,有30余亩耕地,供有兴趣的老人和其他爱心人士种植瓜果蔬菜。

在这片新开荒出来的土地上,老人们可以邀上好友或者家人,闲来无事松松土、除除草,享受躬耕乐道之趣,还可以吃上自己栽种的新鲜果蔬。

这种田园式的养老方式获得广泛青睐,更折射出市老年护理院由“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的悄然转变。

有地种更畅快

“秋天种点萝卜、白菜,春天撒点油菜、菠菜,还有桃树、樱桃树。”市老年护理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入院的老人们年轻时大都和土地打交道,他们都觉得看电视坐久了太累,啥都不如干点农活来得畅快,所以有点土地供他们耕种,反倒更舒心了。”

如今,市第四人民医院老病区的一千多名病人平时常吃的应季蔬菜,已经通过这片农场自给自足。

市老年护理院钟副院长介绍,“老人们不光通过下地锻炼了身体,心态也好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田园式生活获得了认可,这让市老年护理院的工作人员颇受鼓舞。

“开心农场”所在的山头被分割成七层梯田,每一块土旁都留有蓄水池,除了用来蓄水外还用作堆存分解有机肥,让秸秆草渣循环使用。

因人而宜划地育苗

“我有高血压,可还是想多少活动活动,就在‘公共地\’上种了点绿豆。”72岁的李大妈是附近的居民,她平时在家带带孙子,闲暇之时就种种地。她所说的“公共地”是市老年护理院使用的一种模式:老人可自行种植,产出归院方和老人共同所有。而另一模式,则是土地承包制,在院老人或者社会爱心人士可向院方申请承包一定数量的土地,市老年护理院提供肥料、灌溉等全方位服务,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给院方。

为确保老人的运动不过量,市老年护理院会按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提供土地。“我们搞块地的目的毕竟不是要让老人以此创收,更不是想借此节省采购成本,而是让老人们在活动中获得归属感,真正地做到‘老有所乐\’。我们拿出土地,就是要为老人打造实实在在的‘开心农场\’。”市老年护理院工作人员说,“老人没事,可打牌下棋,可健身种地,老人们需要啥样的精神生活,我们就从哪下手。”

慈爱开心农场,为老人和爱心人士提供种蔬菜、种水果等的条件,目前已栽种了辣椒、番茄、四季豆、豇豆、黄瓜、冬瓜、南瓜、毛刀豆、洋姜、生姜、佛手瓜、花生、樱桃、水蜜桃等蔬菜和水果,让大家享受田园式的自助开心生活。

据了解,市老年护理院内设有内科、外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疼痛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临终关怀科等十余个科室,配有24小时值班医护人员,房间有独立的配餐间、卫生间、空调、电视、电话、热水器、无线网络、中心供氧负压呼叫系统,还有图书馆、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影视厅等供老人活动的场所,并组建老人兴趣小组、合唱队等。院内风景优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谐长廊交相辉映。市老年护理院已于4月25日试运行,待正式投入使用将成为资阳市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保健、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示范园区。

新闻推荐

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助推雁江教育发展

本报讯(甘兰英记者胡佳音)今年以来,雁江区教育系统以提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抓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有效,教育信息化工程进展顺利,大班额问题有效化解,全区办学条件明显...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