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保收 宜机作业 资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油生产基础

资阳日报 2020-08-20 07:10 大字

石湍镇长沟村全景。□本报记者黄智微

过去的零散小田,变成了现在的连片大田;稻田四周没有了弯曲、泥泞的田埂,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机耕道;丰收的季节,不再是农民一个个下到田里收水稻,而是机器统一收割......这是资阳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粮食种植新景象。

“目前,资阳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亩,其中,雁江区3.2万亩、安岳县4.4万亩、乐至县2.7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0%。”8月14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资阳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达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产能提高稳粮增效更轻松

当天,记者在乐至县石湍镇长沟村,看见稻田里水稻长势良好,蓝天白云下成片的水稻焕发着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自从改田后,农忙季节种田更轻松,水引到了田边上,机械化作业程度高。高标准农田不但节肥省药,一亩地还能够提高10%到20%的产能。”村民李举友对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深有感触,过去的低产田,现在增加了产值,种植、收割更方便了。

李举友的感受正是资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带给农民收益变化的一个缩影。所谓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水、土、田、路等综合治理,使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

在雁江区丹山镇大佛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一场大雨过后,稻田里的秧苗更显翠绿,稻田周边则被挖出一条宽约1米的水沟,开展养虾、养鱼。这种以种稻为主、种养结合、稳粮增效为原则的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的目标。

“这种稻虾田产出的‘稻虾米’软糯香甜,口感特别好。”雁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稻虾米”不仅口感好,经济价值也翻了一番。

据悉,下一步将以丹山镇为核心集中力量打造一个集标准化稻渔种养、集约化循环水养殖、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科普教育、数字化信息管理、农业机械化生产、绿色防控、休闲稻渔文化、农副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于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丘区万亩智慧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辐射带动周边稻渔综合种养2万亩,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农产品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主推适宜雁江区本地实际的水稻品种2-3个,开展“稻虾”“稻鱼”种养和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身价”倍增荒地变成“抢手田”

高标准农田里不仅种出了优质水稻,更“种出”了观光农业的新路径。乐至县劳动镇潮水村年轻人大都在外务工,村里只有一些老人还在种植传统作物。2019年,劳动镇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旅产业园区,建设了300多亩高标准农田。

如今,这300多亩地已经被流转出去,用于种植桃树,预计明年桃树挂果。“这里将来会打造以水果采摘、钓鱼休闲为特色的农家乐。”村民杨武荣高兴地说。

同样因为高标准农田改造身价翻番的,还有乐至县东山镇义学村、方广村、三元庙村等传统蚕桑产业村。这里的坡地在改造前几乎无人问津,改造后一下子成了“抢手田”。

“政府负责改造,我们企业负责管理。”资阳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谈金毛告诉记者,这些土地进行优化改良后,公司接手过来推广优质桑苗的栽种和培育。

据悉,该公司种植桑苗,然后转租给当地群众,再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设施设备,最后回收产品。“原来那些地条件不好,利用率不高,改造后我们巴不得多要点地。”谈金毛说,公司承接过来的地几乎都转租完了,目前桑苗长势良好,公司还准备套种榨菜。预计第一年将实现亩产值3000元,到第三年时亩产值能达到1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全家动员齐上阵 尊老爱幼热心公益 乐至这家人获好评

本报讯在乐至县劳动镇,有这样一家人,他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家庭”“书香家庭”...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