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要靠自己的双手” 庆元村周召明的脱贫故事

资阳日报 2020-05-11 08:08 大字

□本报记者陶思懿

在乐至县中天镇庆元村,谈到脱贫致富能手,村民们一定会想到周召明。从2014年全家年收入5000元,到2019年年收入约15万元,短短几年时间,周召明一家通过生猪养殖,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近日,在庆元村3组,记者看到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连通了周召明的新房和通村公路。新房旁是养殖生猪的圈舍,周召明和妻子张绍琼正在舍内喂养小猪、打扫清洁,圈里60头猪正是他们的希望。

2014年,42岁的周召明由于患上皮肤病,一到炎热天气,病情就会反复,以致于无法长期在外务工,他和妻子从外地回到老家,成了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刚回来时,由于家中原来的房屋破旧无法居住,一家人只能租住在村民家中。病情稳定的时候,周召明便在周边打零工,为了照顾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张绍琼则在家务农,全家一年总收入仅约5000元,勉强维持生计。

不能外出务工,一家人生活艰难,想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到底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周召明夫妻俩。

2016年,在镇、村多次组织农技培训后,夫妻俩觉得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尽快脱贫致富,商量后决定养殖生猪。

有了想法,夫妻俩便立刻行动起来,多次咨询镇、村干部,开始了“养猪大计”,通过售卖小猪的方式,第一年便收入约5000元。也正是这一年,周召明一家通过申请D级危房改造,修建了新房,除去国家补贴2.6万元,一家人还欠了亲戚朋友10万元。

“不可能长期性地要求政府来帮助你,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张绍琼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夫妻俩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于2018年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用于修建新的圈舍,发展生猪养殖。

2019年,通过自繁自养的方式,周召明的生猪存栏量达到了约50头,年出栏两次,共计79头,总收入15万余元,不仅还清了修建新房时欠下的钱,还自费硬化了家门口通向通村路的约100米土路。

如今,周召明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接下来,他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预计明年总收入能达到约20万元。

新闻推荐

乐至交警的哥携手共创文明路

本报讯(蒋波吴杰记者吴显云)日前,乐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辖区3家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召开了“创文明城市在行动,交警的哥...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