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为艺术家筑一个世外桃源
彭文春(武侯区)
10月中旬,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武侯浓园大洋洲主题分会场在天艺村举行,对外展示剪纸、棕编、草编、面塑等民间文艺家的作品。而浓园,A区艺术村和B区天艺村,这两个如同镶嵌在天府绿道上的闪亮珍珠的艺术聚落,也为更多海内外艺术界人士所熟知。
浓园女主人杨丽原本不是艺术圈内人,如今她在川内艺术圈却小有名气,这一切变化缘于她倾力打造的浓园,这里聚集了一批实力艺术家,围绕艺术作品推出系列展示天府文化的文创产品。
浓园的打造,缘于杨丽想完成爱人的绘画梦想。她历经变卖家产等考验,才在当年的城郊为艺术家们成功修筑了一个“世外桃源”,如今这里会聚了以朱常棣、程丛林、林跃等为代表的知名画家,她也成为成都艺术家的“领路人”和“心灵导师”。
给艺术家一个“家”
杨丽出生于将帅故里乐至县,身上洋溢着一股干事业的闯劲和韧劲。她成长在一个殷实家庭,擅长经商的母亲从小就在她的心里种下经商的种子。
改革开放初期,杨丽看到了家乡周边正悄悄发生的时代巨变,最触动她的是10多岁的时候,村里发生了那个年代近乎疯狂的一件事情。
“一个在成都荷花池做水果生意的同乡,突然开着一辆红色奥拓车回到老家,引起周围村民的围观,堪称人山人海。我记得这么一个细节,有同乡趁主人吃饭,悄悄从山下担水,将车洗得一尘不染。这种强烈的被尊重,深深地震动了我,也促成我在父亲坚决反对且拒绝提供任何资金帮助的情况下,独自离家闯荡成都。”
母亲默默地支持着杨丽。杨丽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开一辆红色奥拓衣锦还乡。但奋斗路上历经的苦难,超出了一个女人所能承受的程度,不过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最辛苦的时候,一边在华西医院当保洁,还额外打了两份工。她忍受着别人的冷遇,也曾绝望过,不过她把思乡和委屈藏在了心里,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流泪,外人看到的始终是她干事的雷厉风行。
1991年,杨丽用汗水换回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做起建材生意。最多的时候,门店开到了20多家,火车南站、桂溪公交站、簇桥等地都分布有门店,还开了一家取名“小师妹”的汽车俱乐部。
正是在小师妹汽车俱乐部,她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成都还没有汽车4S店,而自己的汽车俱乐部已具备汽车4S店的雏形,涉及自驾旅游、汽车销售和维修等业务,会员多达两千余人,还有20余位青年艺术家,小师妹汽车俱乐部是那时川藏路上的标志。”
最初,杨丽涉足艺术品收藏,缘于爱人对艺术近乎偏执的热爱。爱人曾考入国内一家美术院校,后因家境贫寒而不得不放弃大学梦想,不过他一直在业余时间坚持画画。
杨丽在小师妹汽车俱乐部时常看到一些没成名的青年画家过着窘迫的日子,再回想爱人过去的遭遇,心里萌发帮助年轻艺术家实现梦想的愿望。最终促使她下定决心打造浓园,与爱人的老师程丛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知名画家程丛林早年旅居德国20余年,为感恩故乡对自己成长初期的帮助,他希望回到家乡,在学校之外的地方,寻找一个艺术交流空间,以他毕生最热爱的绘画和教育事业回馈这块曾经养育过他的故土。
2004年,杨丽和爱人做出决定,关闭建材门店,变卖部分家产,打造面积约160亩的“浓园”,为此每年需支付高达300万元的青苗费和内部管理费。
“做成一件事情,要全身心投入,破釜沉舟,不能给自己留后路。”
杨丽眼光独到,经受住了朋友的苦口相劝。当初,浓园修成厂房,短期内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益,而打造浓园需要持续投入,还不能确保投入有回报。
浓园定位为艺术家聚落,而后又打造了集园林、餐饮、休闲等于一体的天艺村,在那里举办了成都当代艺术展。该展览的成功举办,加速杨丽构筑艺术殿堂的计划,顺势将天艺村的功能拓展到了美术展览等领域。
艺术家的伯乐
杨丽从最初的艺术圈外人,到成为成都艺术代言人,历经了一番创业的磨难,如今艺术已经成为她工作和生活的主要部分,连着装也越来越文艺,常着蜀绣类服饰到世界各地推介成都艺术。
“这些年,非常辛苦,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特别要与艺术家交朋友,值得引以为傲的是我们为成都乃至四川培育和留住了一大批宝贵的艺术人才。”
杨丽每年会给年轻画家亮相艺术圈的机会,浓园每年会定期举办美术年度展,给年轻艺术家搭建展示艺术成果的舞台,川内美术大家也会参加。
杨丽一直在巧妙地调解着艺术与市场的关系,艺术村是画家的心灵家园,天艺村则成为画家展示作品的舞台,他们还可以在陶瓷上作画,实现艺术的商业价值。
为了让成都画家开阔眼界,吸纳西洋画的优点,更好地展示成都绘画艺术的魅力,杨丽常常组织画家远赴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参展,将中国的艺术推荐到国外。目前,浓园驻园画家大多有到国外开展短期创作的经历,创作中也吸纳了海派的优点,增进了成都艺术与国外艺术的交流,外籍画家也会定期到浓园开展艺术创作。
“图像共生——中外艺术家交流展”创办于2008年,已成为浓园带领成都艺术家走出国门的文化活动品牌,带有成都印记的原创艺术、非遗手工艺等得到充分展示,浓园艺术家的足迹也遍布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今年7月,杨晓亮、江溶、任宪生、刘舒等浓园知名艺术家走进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其作品受到当地艺术界关注。
让艺术生活化
“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将打造让普通大众可以感知的艺术空间,让艺术来源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
杨丽习惯坐在古香古色的天艺村论道堂,一边调制功夫茶,一边眺望窗外闲适的四季风光。茶坊的墙上挂满了绘画作品,出入该茶坊的不是艺术品买家,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艺术家,那里谈论的话题都与艺术有关。
“太严肃的艺术作品可能会缺乏市场,而太市场化的作品可能又缺乏艺术性,艺术和市场是一对需要调和的矛盾。”
杨丽扎根艺术市场10余载,她深谙其中道理,早已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她不仅是艺术家的“经纪人”,更是艺术家的“领路人”和“心灵导师”。她曾亲自协调国画家和油画家的矛盾,促成两派画家的业务交流。
“我有一个藏友,他手上有许多价值连城的藏品,然而子女并不喜欢艺术。很多藏友问及是否会将藏品传给后代时,他非常犹豫,宁愿把自己的藏品让给真正懂艺术的藏家收藏,因为艺术为懂艺术的人而存在。”
当外人以为杨丽仅依赖艺术品本身实现利润的时候,她又默默地前进了一大步,开始涉足艺术衍生产品开发,打造了琉璃、海瓷等艺术衍生产品,还围绕天府文化开发了非遗腊艺芙蓉花等系列文创产品。
如今在天艺村论道堂的创作室里,时常有艺术家在海瓷上挥动画笔,展厅里也摆放着艺术扇、艺术杯碟等艺术衍生品,一批带有浓郁成都特色的艺术衍生品成为成都市对外交流的文化载体。
“文化艺术活动不仅仅是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也要让普通市民感受到艺术之美,在生活中享受艺术美学。”
2018年11月30日,成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举行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杨丽当选主席,从此她又肩负了一项全新的使命。
行走在美丽的天府绿道,草木繁茂,粉色、白色、红色的芙蓉花竞相绽放,湿地有鸟儿驻足觅食,耳边不时传来鸟语声声。如果说城市的美在于繁华之美,那这里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另一种性格,美在和谐的自然之美。走进浓园,更是似曾步入一幅图画,庭院内瓦缸、游鱼、红砖、修竹等在那里错落有致地分布,感觉它们都有了艺术的气质。
如今杨丽对浓园有了一番全新的规划,未来,将更加关注创意产业,比如建筑形态设计、房屋装饰色彩运用、房屋物品陈设艺术等领域,浓园将最终成为集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交流、艺术品拍卖、艺术培养、艺术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新闻推荐
聚焦服务“三农”持续深化改革四川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任晓春赴资阳调研供销社工作11月21—22日,四川省供销社党组书记...
乐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乐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