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的记忆

资阳日报 2019-10-30 07:54 大字

□刘武洋

新房装修,客厅、卧室和厨房分别用什么样式和色彩的灯具,妻子“举棋不定”,与儿子“争论不休”,而我“无动于衷”,因为我记忆深处有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乐至县蟠龙河畔度过童年。那时乡村,家家户户住在土墙茅屋里,梦想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那时,我们农村人普遍是点煤油灯照明。父辈和爷辈们称煤油为洋油,属于紧俏商品,只有在乡供销社凭供应票才能买到。大家都很节约,一旦没有煤油,全家人都得“打黑摸”。

我家的煤油灯是用墨水瓶做的,父亲在瓶口箍上细铁丝,铁丝尾巴末端挽上一个圆环,便于在柱头、门框上悬挂,方便而安全。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一家大小围坐在木桌旁,桌子中间放一盏煤油灯,灯苗如豆。母亲一边忙里偷闲地做着针线活,一边让我们猜“指拇大一个宝,一屋都装不了”之类的谜语。大哥二哥都装模作样做着功课,显得十分认真,谁都不想多干家务活。父亲喝着“永远丢不了”的跟斗酒,多是用泡酸萝卜、烧包谷之类的东西下酒,好的时候有炒花生米。我偶尔伸手去拿父亲的下酒菜吃,偶尔会用火柴棍或竹签签拨弄煤油灯的灯花玩耍。有时候,一不小心灯火就会熛掉我的眉毛或头发,父亲会忍俊不禁地戏称我把“茅厕棚棚烧了”。这时,母亲会制止我说:“耍了火会在床上屙夜尿。”她那是生怕我玩火引起火灾。

那时候,时常有人家因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一旦有人家遭“烧房子”了,不论以前邻里关系如何,母亲都会让我背上一些东西去慰问,或约上村里的大妈大婶主动去帮受灾人家干活。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与人为善”的爱心早已在我心里根深蒂固。

后来,我家搬到蟠龙场上居住。蟠龙场是我们乐至县二十多个乡镇中第一个用上电灯的乡镇,因为蟠龙水库和小园坝子发电站发的电输送到县城,输电线路要从蟠龙场经过,所以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

蟠龙场的民居分一二三段,每段用一个电表,总开关安装在段长家里,每天晚上开灯关灯都由段长负责。我家住三段的河坝街,每家每户只安装一只二十五瓦的灯泡,电费由户数来平摊缴纳。统一开关电灯让我们很不方便,母亲也时常催促我们做作业“搞快点,要关灯了”。

父亲很聪明,在房间隔墙上挖了巴掌大一个洞,灯泡安在洞口,让左右两间房子都有灯光,很有“凿壁偷光”的感觉。父亲还调侃道:“我这是节约闹革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蟠龙场的居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表,家里所用灯泡的数量和瓦数都不受限制。我家就在这时添置了电风扇,是那种可以摇头定时的,这属于当年的高档家电。

有了电,真方便。我家里每间房子都安上了灯泡和插座,但分歧也随之而来。母亲教我们节约用电,做到进屋开灯、出门关灯。父亲却认为,电灯泡不宜过多的开和关,否则会减少灯泡的使用寿命。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用电方便的好景不长。电力属特殊商品,十分紧缺,每当黄昏时,乡镇上就会拉闸停电,保障县城和机关单位用电。有时刚到掌灯时分就突然停电,三更半夜起夜时,电来了照得满屋透亮,乡亲们亲切地称这样的电为“屙尿电”。

乡镇上分管电力的电工师傅权力可大了,人们称之为“电老虎”。有年冬天,江油某杂技团来我们蟠龙老街演出,按照惯例,初来乍到的剧团都会向场镇上各机关单位赠送“欢迎票”。我们这里的“电老虎”脾气古怪,因为没有接到欢迎票,而故意在演出前几分钟拉闸停电两个小时,让杂技团出尽洋相。哪知道该杂技团负责人是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把事情捅到了“县里”。“电老虎”的“冲动”换来个“留党察看一年”。如今蟠龙场上上了点岁数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上个世纪末,乐至县接通了功率更高的供电网,充足的电力一改过去“屙尿电”的尴尬局面。2000年深秋,我和爱人离开蟠龙老家,去了天山深处一个名叫吾尔塔的林场打拼。这是一个老少边穷地区,没有通水通电,却有一条北疆伊犁通往南疆喀什的乌孙古道,常有驴友结伴从门前经过。大雪封山,我们煮冰取水,使用桅灯照明。

桅灯俗称“马灯”,又大又圆的底坐是蓄存煤油的“肚子”,中间是椭圆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芯和灯嘴呈扁状,火苗自然是扁状,加之上部的烟筒效应,火苗又扁又长,既节约燃油又有亮度,还不怕风吹雨打。桅灯最上边有个铁丝圈方便提灯、挂灯,灯罩被熏黑了可以取下来清洗,大家都喜欢用。

我爱人怕黑,从来不敢独自一人走夜路,睡觉时得把灯光亮度调到最小,心里才感觉踏实。我喜欢挑灯夜读、灯下写作,孤灯常伴我熬夜。

在深山老林的岁月并不寂寞,因为有明亮的桅灯陪伴我们,心灵世界就不孤单;因为我们有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指引和鼓励着我们奋发图强,我们就过得特别充实。

后来,为了儿子上学,我们从山里搬家到了县城。租房,买房,再卖房,尽管县城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好,水、电、气、暖和网络都有,历经几次搬家我们都一直把曾经与我们“相依为命”的桅灯带在身边。桅灯已没了草绿色的本色,还有些锈迹斑斑,但是我们仍然不离不弃,一路走来,它是我们从无到有的见证者,是我家的“镇宅之宝”。

回首往事,家乡煤油灯是我童年欢乐时光的一个缩影,“凿壁偷光”的电灯泡是家乡日新月异变迁的真实写照,桅灯是我们创业经历的“见证”……

感恩时代变迁带来幸福生活。

感恩艰苦生活煅淬坚强意志。

新闻推荐

乐至县龙溪乡“三重点”抓环境治理

乐至县龙溪乡“三重点”抓环境治理为积极构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乐至县龙溪乡以场镇“五乱”治理为重点,针对环境“脏、乱、...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