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的大道上
□王启珍
作者简介:王启珍,男,现年74岁,麦积区三阳川石佛镇中石村人。中共党员,从事行政工作40余载,其中在乡镇基层工作长达30余年。在职期间,曾在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奖。退休之后,仍爱好文学,茶余饭后,搜集整理资料,先后出版了三阳川石佛镇下街里《王氏族谱》、反映三阳川石佛一带传统节日——过年的民情风俗《忆往事·话过年》等书。
转眼间沧海桑田,我已由当年的懵懂少年,走成乐天知命的老人。而家乡的面貌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日新月异。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三阳川各镇在国家经济适当补贴的情况下,以民工建勤的形式经过数年的奋发努力,锲而不舍,终于修通了简易通乡公路。虽路面窄小、路况差,颠簸厉害,但人们总算盼来了班车,能走出去,也能回得来。乡亲们盼星星,盼月亮,终盼公路通三阳。
进入新千年后,“要致富,先修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国家小城镇建设步伐的突飞猛进,“美丽乡村”建设蓝图的迅速实施,我的家乡公路建设势如破竹。
天巉公路像银色的巨龙,盘绕山际,穿越卦台山隧道,翻岗绕岭,直通中滩,首开三阳通往都市的“西大门”。
宽阔平坦的高等级公路——麦甘公路,从车水马龙的麦积城驶入山恋叠嶂的峡口渭河山谷,再从导流山处入川,以4车道的宽度,笔直西行,横贯三阳川,成为带动三阳川发展的又一条“致富大动脉”。
正在建设的“天平高速公路”,为家乡人搭建更快更好通向西北的康庄大道。
借助“通畅工程”的东风,三阳川环道公路如条条飘逸的金腰带,连接起石佛、中滩、渭南三镇的村村寨寨;“小巷道硬化工程”则让乡亲们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扬灰路”。
现在,高铁、火车沿川而过;高速、高等级公路纵横全川;雄伟壮观、坚如磐石的窦家峡大桥、葫芦河大桥、渭河大桥如长虹卧波,雄跨两岸;卦台山隧道和正在建设中的三阳川隧道穿越营房梁大山,将三阳川和天水城连为一体;一个发展较为完善,功能较为齐全,主体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的道路运输体系正在三阳川形成。
路通了,川活了。
原先隔沟相望,难以相聚的阻塞封闭小山村,如今是纵横交错的盘山公路,越过山岗,缠绕山梁,像蜘蛛网一样把十里八庄连为一个整体。户栽摇钱树,村建花果山。百亩核桃沟,千亩花椒红,万亩苹果园,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绿树成荫的金山、银山。
宽阔平坦的乡间大道,把原先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农特产品,源源不断运送到大小城市;漂亮耀眼的小轿车,在绿树成荫的小山村来往奔驰,成为勤劳致富的一张名片;303、304、306公交车,以半小时一趟的频率,让以前饱受“行路难”折磨的乡亲们,出行变得方便、舒适而安全。
大交通带来大发展。目前,总投资约50亿元、核心区规划面积17.3平方公里的《天水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审,落户三阳川;而作为天水市的“后花园”,三阳川又被确定为天水新建的8个新城之一。一座经济发达,产业兴旺,人民富裕,村风淳朴的现代新城正崛起于渭河与葫芦河两岸。
前不久,我踏上回乡之路,亲自体验一把宽畅舒适的乡村大公路。周末早上,我在麦积城区老桥头乘上发往石佛的303路公交车,沿着平坦、宽阔、整洁的麦甘公路,穿越峡口大道,还未看清沿途新农村真面目,车已穿过窦家峡,行至渭河、葫芦河的交汇处老河口,跨过葫芦河大桥,三四分钟就到了老家石佛镇。
从坐车到终点站,仅运行了40多分钟,让人难以想象。经济迅猛腾飞,发展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让人始料不及。真是:“昔日美梦今成真,绿色锦带除穷根。奋发图强七十载,民富国强山河新。”
站在纵横交错的乡间大道间,回想16岁那年进城卖西瓜的艰难,思虑万千。70年前,百废待兴。70年后,百业兴旺。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岁月如歌,70年繁荣昌盛。中国已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今朝的“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心里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不由人冒出四句打油诗:“乡村公路美如画,通畅工程连万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党恩千秋耀中华。”
波澜壮阔的70年,每个人的生活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您想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想,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938—8286509
投稿邮箱:rbywb@163.com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见知)近日,由资阳日报社·资阳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多个短视频先后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视新闻+”移动平台采...
乐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