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里的芳香 新型职业农民林海燕的创业故事

资阳日报 2019-06-12 07:56 大字

林海燕查看果树长势。□实习记者唐文瑞

前段时间,记者来到地处乐至县龙门乡石朝门村的禾光家庭农场,红亮的樱桃挂满枝头,到处是采摘的身影和欢声笑语。38岁的农场主林海燕正忙着为客人打包鲜果,脸上挂满汗珠和笑容。

7年前,林海燕从室内装修设计师转型成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将自己的事业与家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返乡

做一个新型农民

2012年春天,林海燕关掉已开设五年的装修公司,与丈夫从成都回到家乡龙门乡石朝门村,成立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租下70亩土地,投上全部积蓄,养殖生态土鸡、种植绿色蔬菜。

“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了,有不少土地撂荒,加上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我觉得发展农业是个机会。”林海燕告诉记者,她在树下养鸡,田间种菜,鸡的粪便又用作蔬菜的肥料,搞起了她理想中的循环农业。

然而,返乡创业并不简单。由于缺少专业技术,养殖的5000只土鸡死掉了2000多只,加上对市场了解不够,一次就亏损了5万多元。种植的二十多亩蔬菜因未建设大棚保护设施,无法抵御虫害和季节天气变化,损失严重,辛苦几年赚的钱全打了水漂。无奈之下,丈夫到成都继续做老本行。

林海燕身上有一鼓创业者特有的不服输的劲头。为了让农场能够生存下去,每天凌晨1点,她便与母亲把蔬菜装进货车送到市场上。而2岁的女儿只能在车里睡觉。“没法,什么都得自己来。”想起那段不易的经历,林海燕红了眼眶。

在林海燕的坚持下,农场渐渐有了起色。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和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她也更加坚定了发展家庭农场的信心。

探索

走出一条新路子

如何让农场继续发展,林海燕不断思索着。

一次,林海燕在超市买了些火龙果,感觉味道不够好,且价格还高。她突然想到,能否发展特色水果?石朝门村生态环境优越,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很适合果树种植。

说干就干,2015年刚过完春节,她就跑去武汉、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的水果基地考察,对水果品种和栽种技术进行调研,还带回来一些火龙果、猕猴桃等果树苗进行试种。令她惊喜的是,部分水果尤其是火龙果的口感非常不错。于是,林海燕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购买了1000余株果树苗,开始了自己的水果农场之路,禾光家庭农场正式挂牌创立。很快,农场就以水果品种丰富在周边小有名气。

“如果只种一种果树,不仅利润低,抵抗风险能力也差。”林海燕告诉记者,她一手打造的“复合果园”种植了10多个品类的果树,每年从4月到年底,她的农场都不会冷清。

此外,她还采取果树和蔬菜间隔种植,以地养地,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可增加果树的季节性产出,降低运营成本。

如今,林海燕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在种植区安装了监控并接入食品追溯系统,为产品建立“身份证”制度,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同时,借力政府和电商平台的支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万元。

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从陌生到适应,从门外汉到技术能手,几年下来,林海燕对果园管理越来越得心应手。她开始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就近培养农场需要的人才。她把附近的村民聘请到农场工作,并悉心对他们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他们对果蔬的管理能力。“我就住在附近,海燕租了我的地,我就在这里干活,学点技术嘛,还是好。”村民杨海英告诉记者。

目前,每天在农场里工作的本地村民都在20人左右,到繁忙季节,会增加到40、50人,成功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随着农场推出采摘、农家餐饮、休闲度假等契合顾客消费需求的经营模式,也吸引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始发展庭院经济和农家乐。

经过几年的发展,“四季水果采摘、花园式休闲农场”已成为现实。2016年,刘海燕的农场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如今农场的规模已达200亩,打造中的集产品、种植、技术进行一体化经营的大型火龙果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她准备结合市场需求,对果蔬和其他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抵御市场风险,提升产品附加值。

“我原来脸上挺白净的,现在长斑了。”林海燕摸摸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脸,“不过,留在家乡创业,既能打造美丽乡村,又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这一切都很值得。”

新闻推荐

乐至县五举措激励乡镇专利申请热情

四川经济日报资阳讯(邓琪秦健记者汤斌)乐至县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中,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励乡镇专利...

乐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