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枳壳成就大梦想

资阳日报 2019-05-29 07:19 大字

陈松查看枳壳长势。□实习记者唐文瑞

入夏以来,陈松比平时更忙碌了。作为乐至县建松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陈松每天天不亮就往枳壳基地跑,带着几十名农民工对长势正旺的2000亩枳壳进行日常管理。同时,他还忙着建设枳壳产业示范园,希望抓住枳壳货源紧缺、价格上扬的市场机遇,打造一个集枳壳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基地,带动更多村民种植枳壳,致富增收。

事业有成回乡创业

陈松是劳动镇礼贤祠村人,30年前因家境不好,高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挖煤、刷油漆、卖药材都做过。正是这些艰苦的经历,磨练了他不服输的坚毅性格。漂泊10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松涉足了西药批发生意,并在这个行业里赚到了第一桶金。到2014年,他已经在成都开了民生医药和仁邦医药两家公司。

在医药市场与客户往来中得知国内枳壳原料紧缺、产量逐年下降,而市场每年需求量又逐步上升的行情后,陈松萌生了回乡建立枳壳种植基地的想法。

“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功效,药用价值很高。而家乡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很适合枳壳生长。”陈松的计划得到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就这样,在外漂泊近30年的游子回乡创业种起了枳壳。

为了梦想愈挫愈勇

陈松流转300亩地,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成片,全部种了枳壳,并出钱修了40公里简易公路。

然而,种植枳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经验不足,陈松购买的枳壳母本源质量不高。为了获取更高质量的枳壳,他不得不重新栽种,但由于管理不善,加上干旱,枳壳苗大量枯死。“才刚刚开始,30万元就打了水漂。”陈松烦闷之后才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一方面邀请绵阳市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一方面又赴重庆等地的枳壳基地调研学习。

“这几年通过优化管理,我们的枳壳基地越来越好了。”为了带领更多村民致富,陈松成立了乐至县建松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庙山村、潮水村等6个村栽种枳壳已达到2000余亩。

造福桑梓助力振兴

“以前,这片是撂荒的坡地。现在,你看多有生机。”陈松指着一片绿油油的枳壳树苗介绍。地里,10多位村民正在忙着喷药、除草。

“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对于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大家还可以收取土地租金,很实在。”正在除草的村民老李说。

合作社的良好运行,让当地村民看到了一条新的致富途径。“这两天我们正在和双祠堂村谈合作,依托我们合作社的技术在村上种植枳壳。”陈松告诉记者,“我们计划5年内,以石家坳村为中心,向周边扩展栽种枳壳4000亩,实现盛果期产鲜果800万公斤的目标。”

陈松的志向远不止此,他还计划等枳壳种植基地建成后,把枳壳精深加工也搞起来,开发枳壳生态产品,推出枳壳花茶、枳壳酒等附加值更高的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竞争力。

新闻推荐

乐至“光荣之家”挂牌有序推进

本报讯(宋岱谦)5月24日,乐至县相关负责人率队前往龙门乡为军属、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家庭举行“光荣之家”挂牌仪式。...

乐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乐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