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耕代种让闲置田变“金土地”
□本报记者 刘佳
4月4日,在乐至县凉水乡金光村、三河咀村等地的代耕代种水稻基地,为赶在春耕季节按时完成插秧,挖掘机正在田间忙碌作业,进行田型调整。
乐至地处丘陵地区,耕地多为高低不平的梯田及小块,难以实现机械化耕种。通过田型调整,农户们的小田将变为大田,田块形状变规则,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让闲置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凉水乡有农田6100亩,2017年能满栽满插水稻的不足3000亩。三河咀村的7个组由于河道堵塞,码口垮塌,闲置田达150余亩,常年无人耕种。”谈及过去的农田耕作状况,凉水乡乡长蒋合文心疼地说。
为此,凉水乡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在金光村、三河咀村等地探索出闲置耕地“代耕代种”产业扶贫新模式,不但解决了农村耕地闲置现象,而且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三河咀村村主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罗良杰告诉记者,2017年上半年,三河咀村利用闲置耕地 “代耕代种”,通过“支部+协会”运作模式种植海椒、榨菜、中药材共计30余亩,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万余元;金光村种植海椒、榨菜、花生共计30余亩,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3万余元。
“从第一年的情况来看,农户通过务工挣了钱,对代耕代种模式十分认可,但从村集体经济角度看,经济效益并不高,除去人工费所剩无几。”蒋合文说。
2018年3月,为巩固闲置耕地代耕代种产业扶贫新模式成果,三河咀村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该村7个组的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约化经营,打破四至界线,调整田型,适应机播、机收新模式,获得全面成功。
据统计,2018年三河咀村“代耕代种”水稻150亩,老百姓在基地务工,集体经济专合社共发放了3万多元的代管费,促进40多户农户通过务工增收,当年水稻亩均产量800斤,年底还为贫困户承包田每亩发放了300斤黄谷。
三河咀村村支书李元俊介绍,由于尝到了甜头,今年全村有80%以上的农户主动参与进来,代耕代种的水田已突破200亩,预计5月能全部实现机械化插秧作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梅)4月1日,市委书记陈吉明率队赴京开展投资促进活动,考察了森仕集团阳光智园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高层座谈交流,务...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