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桑树再绿 桑城再兴

资阳日报 2019-01-28 07:56 大字

乐至县天池镇田家沟村。□本报记者蒲敏

“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这是陈毅元帅回到故乡乐至县时写下的诗句。

乐至,这颗川中丘陵明珠,向前追溯到隋唐时期,老百姓就有“养蚕种桑”的习惯。“乐至的蚕桑产业发展,是随着蜀绣兴旺直到明末清初遭遇战乱之后才慢慢淡下来的,然后又因工业发展经历了民国初期的兴盛和战争期间的萧条。”乐至蚕桑产业发展的几经沉浮,让县蚕桑局副局长龚国讲起这段历史时,五味杂陈。

“1958年,解放后的乐至县恢复发展蚕桑产业;当年,陈毅元帅回到故乡,看见蚕桑兴旺,不仅写下诗句,更是积极促成乐至与上海的合作,成立国企红旗丝厂,大力发展缫丝产业。”

60年代末,四川日报就乐至的蚕桑产业发展连续刊发十篇报道;期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荒乐至”十年变成“桑乐至”》并以《远见和毅力》为题发表社论。

乐至“桑城”的美誉在全国开始形成。

90年代末,外出务工形成潮流,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乐至的“种桑养蚕”之路再遇低迷。

直到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乐至积极承接成渝产业转移,才让历经坎坷的蚕桑产业再逢春天。

乐至人民,就这样在桑叶里摘出价值,从蚕丝中抽取未来。

“桑树”再绿传统农业再遇春天

如今的乐至县,农业产业发展较快,仍不够兴旺;农民持续增收,仍不够富裕;农村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仍不够美丽。

2018年,乐至县委在全县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部署会议上认真分析了乐至县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渝两地都在疏解非都市功能,一些农业产业也正在加快向外转移。目前,因为高速路网的建设,乐至的区位在成渝两地之间有较大优势,乐至将农业发展目标对准建设成渝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就是要积极承接成渝两地非都市功能的农业产业转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的弱项和短板,奋力推动乡村振兴。

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重拾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的信心无疑是一块跳板。

乐至农民,只要说起蚕桑发展,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永远也用不完的力气。

东山镇东乐村的罗秀英去年只养了一张半蚕,她告诉记者:“我们也就养来耍,让手不闲着。”目前,她家的收入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将土地流转给业主种植桑树的收入,二是自己在桑林下养鸡的收入,三是抽空养蚕的收入,四是进园区打工的收入,五是子女外出务工的收入。

当记者问及家庭年收入能达到多少时,她却打着哈哈说:“反正比往几年都好。”

与东乐村相距不远的三元庙村,家庭农场业主邓如涛正在教园区的工人如何用喷火枪清理方格簇上残留的蚕丝。他在三元庙村流转了近3000亩土地种植桑树,现在也修好了能够容纳150张/季的养蚕基地,目前已经试养了一季,效果令人振奋。

“基地养蚕和家庭养蚕是两个概念,不仅蚕种不同,养殖模式和运用的器械也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用的这种轨道投桑机,一台就可以把过去十个工人干两个小时的活用半个小时干完。”邓如涛说,等实现大规模饲养的时候,养蚕基地可以从每年4季蚕发展到滚动饲养。保守估算一张蚕一季能够获取毛利润2000元,按照每季150张计算,就算全年只养4季,仅仅是养蚕基地的年收入就能达到百万元。“我们还有林下养殖、生态禽蛋的电商渠道。总之,对未来的发展充满着信心。”

乐至重拾“桑城”之名,让桑树成林,蚕房再兴。

“桑城”再兴

用新业态书写未来

虽然是冬天,陈毅故居旅游大道建设现场仍旧热火朝天。这条路打通之后,将以它为轴心,充分利用好陈毅故居红色文化的优势,在沿线打造以“采摘农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形成以红色文化和现代农业交相辉映的新型业态,这就是“陈毅故居旅游大道休闲农业带”。

而与之相呼应的,还有名声在外的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与正在打造的阳化河流域观光农业园。

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由乐至县与四川省林科院合作共建,位于孔雀乡。规划面积3万亩,现已完成核心区建设1万亩。园区内有先进的科技支撑,与省农科院、林科院、畜科院、四川省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西南地区唯一的生物技术组培中心。目前,已可对适宜丘区发展的苗木进行育种;园区有完善的基础条件,实现水泥路全区覆盖,正进行主干道黑化工程,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发展模式先进,组建了国有控股、农民参股的乐兴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实体化运作,探索创新“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股权量化分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科研机构+公司+基地+农户”的科技推广三种模式,目前,已入驻景林公司、安龙公司等10余家企业。

“阳化河流域观光农业园”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发展以葡萄、清脆李、晚白桃等特色水果为主的产业,园区现有各类主导产业1万亩;依托阳化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全力建设阳化河流域乡村旅游带核心区。目前,已初步配套建设湿地公园、生态停车场、文化碑、观景长廊等旅游设施,举办桑葚采摘节、小龙虾音乐啤酒节等各类节会活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着力打造集产业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传统产业再立潮头,新兴业态雨后春笋。

如今的乐至,10万亩桑园郁郁葱葱,10万亩莲藕成就“天池”品牌,10万亩蔬菜享誉川渝,70万只黑山羊远销国内外……

乐至县上下一心,用做好“成渝菜篮子”的决心,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强技术”来强化产业支撑。

2018年9月,乐至被选为四川省首批22个乡村振兴试点县之一。目前,正奋力打造20万亩蚕桑、20万亩蔬菜、20万亩粮油、20万亩水果、20万亩莲藕5大优质农产品基地,着力形成“100万亩”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运用完备的运销体系逐步形成了“运行成本低、流转速度快、通达范围广”的农产品物流;年销售帅青花椒、石佛挂面、桑叶鸡蛋等特色农产品超过3亿元。

乐至已积极行动起来,实施“产业振兴、环境提升、新风培育、三治结合、致富奔康”五大计划,建设“民居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乡村,用振兴传统产业的情怀和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的激情,为乡村振兴奏响序曲!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秦建华摄

新闻推荐

他驻村900多天吃了600多桶方便面 第一书记伍宗凯的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黄志禄1月4日,冬日暖阳照在乐至县石佛镇荣家沟村的村道上,伍宗凯正和村民们抓住难得的晴好天气维修村道路沿...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