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防灾不放松 织牢灾害防治——市国土局强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成效明显
国土局工作人员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点变健身场所。检测仪实时动态监测山体情况。连入居民家中的报警器。滑石将村民家砸出大窟窿。组织群众开展应急演练。“安全网”
□ 本报记者 李小凤
进入汛期以来,资阳市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降雨量接连攀升,强降雨和高温天气的轮换模式,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险情。为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市国土资源局沉着应战,多措并举,织牢了一张张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治理得当
隐患点变成学生健身场
“虽然前段时间下了好几场大雨,但坡上的泥巴都没掉下来,塑料草坪上干干净净的。”7月25日,雁江区临江镇清泉小学校长凌辉告诉记者,曾经学校的后山每年都让他紧张头疼。而今年,虽然入夏之后的几场大雨来势汹汹,但山上连个泥块都没往下掉。
原来,当初清泉小学修建时拓基形成了陡坎,坎高5-10米,而陡坎紧邻校区两栋旧教学楼,山体前缘临空后分别在教学楼后形成两个不稳定斜坡,方量分别为2065立方米和700立方米。由于受每年降雨的影响,造成不稳定斜坡发生变形,教学楼后部斜坡及操场出现多条裂缝。“以前教学楼最近的位置挨着山坡不到5米,每次稍微下点大雨,就必须停课,将师生转移到安全的教室上课。”回忆过去,凌辉只摇头。
市国土局在了解到清泉小学这一情况后,立即将该斜坡申报列为省级地质灾害点,落实了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结合省财政下达的用于斜坡专项治理——挡土墙+截排水沟+堡坎恢复加固的200万元治理经费,2016年7月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在学校后山坡处修建了堡坎防治山石和泥土的滑落,修建排水沟以排放雨水。现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变成了安全带,学校在山坡与教学楼之间的空地铺上了草坪,增添了单双杠、攀岩绳等体育设施,成了学生课间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监测精准
毫米变化也可实时自动报警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是动态的,加之人力检测投入的有限和隐患点的不断增加,配备必要的专业监测设备必不可少。
雁江区碑记镇太吉村11组的石板滩滑坡点属于小型牵引式岩质滑坡,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因其毗邻民屋,威胁18户4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市国土局将该滑坡点列为重点监测对象。
除了落实专职监测员外,市国土局在该隐患点增加了技防设备。在半山坡上立起了滑坡智能检测预警仪,可实现滑坡动态监测,其测量精确度达到毫米级。智能检测预警仪报警器一端连接到山下农户房屋,报警器只要一有动静,便可及时疏散周围住户;报警器另一端口连接到市国土局雁江分局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对该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控。
“地灾防治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我们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以外,将排查隐患、转移群众等工作做在前头,还要通过科技手段精准掌握灾害情况,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市国土局地环科工作人员如是告诉记者。
此外,市国土局在地质灾害防治上,建立了市、县、乡纵向三级联动机制,一旦发现地灾险情,突发地质灾害所在地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关责任单位便在第一时间进行抢险自救等先期应急处置,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各项应急响应工作。
7月,全市范围遭遇强降雨,市国土局立即启动三级联动机制,市、县(区)国土部门出动救险车辆80余台次、救援人员400余人次,对全市753处地灾隐患点逐一排查,处置险情34处,转移受灾群众700余人次,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联合建立地质灾害风险预警联动机制,会商、研判并及时发布雨情、汛情和地质灾害预警风险预报。健全完善市、县、乡、村、组、点六级群测群防体系,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预警的时效性。通过运用地表裂缝器、伸缩仪等监测设备,实施自动化实时监测,提高科技防灾减灾能力。
撤离有序
防灾演练提升群众防范能力
7月19日,乐至县接连几天的急风暴雨之后又迎来曝晒,石佛镇村民王红菊一家正在客厅吃午饭,突然屋后半山腰滑落的砂石泥土夹杂着树木一滚而下,将其一卧室房间砸出个窟窿,碎石堆在了房间里。见状,王红菊立即带着家人跑出房门,并马上通知周围邻居撤离。好在山石没有继续滑落,也无任何人员伤亡。
“我们以前就演练过,朝哪跑,跑到哪都清楚。”王红菊他们能迅速撤离,离不开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和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对他们进行的安全演练,使得他们对于这种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都很高。
截至6月中旬,市国土局在全市共开展17场次宣传培训活动,共1433人参加培训,发放宣传画(挂图)1022张,发放宣传手册1516本,发放宣传单1180张。普及灾害前兆、监测方法、预警方式、处置办法及躲避路线等防灾知识,不断增强群众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市国土局在地质隐患排查上不间断。各县(区)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对险情已消除或已无威胁对象的隐患点,及时予以销号。截至6月中旬,全市地灾隐患点销号63处,隐患监测点由汛前排查的816处减少至753处,明显降低隐患风险。汛期坚持群专结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确保灾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到防范于未然。
今年入汛以来,全市所有地灾隐患点监测员到岗到位,实行24小时监测,基层国土资源所联合各乡镇政府,开展24小时循环巡查,和地灾“赛跑”,为实现地质灾害连续多年“零伤亡”立下功劳。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资阳讯(刘孝军记者汤斌)“土地入股,不仅有保底收入,还有二次分红。”7月14日,在乐至县孔雀乡孔雀寺村会议室内,来...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