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曲剧:融汇巴蜀风格的“小川剧”
临近春节,资阳市安岳曲剧团又进入了演出密集期,每到一处都能吸引不少戏迷。
安岳地处成渝连线的中心地带,是川渝文化的融汇之地。起源于明清的安岳曲剧,就在保留曲艺曲牌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川剧、京剧及川渝民间戏曲、歌舞的元素,通过历代艺人的创造、传承,形成了厚重清醇、刚柔兼备的鲜明特色,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少安岳当地人将其称之为“小川剧”。
安岳曲剧的主要曲牌为清音,起源于古代的连厢剧、花鼓戏,1681年后传入四川,成为“四川清音”,由安岳永顺乡的吕绍尧引入安岳县。1932年,吕氏在当地组建“小玩友会”,传唱清音剧《秋江》《裁衣》等,安岳曲剧日益成熟并流行开来。
在安岳曲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行分老中青少、正反文武。表演按古典戏程式化结合现代歌舞手法,舞美、化装、服装则向越剧、黄梅戏、川剧、歌剧借鉴取长,演唱采用方言,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懂,喜闻乐见。
安岳曲剧突出作品的思想性,尤擅文戏。既有《孔雀胆》《窦娥冤》《秦香莲》等正剧,又有《拉郎配》《唐伯虎点秋香》《三土地》等喜剧,还吸收了不少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的民间故事,如《墙头记》《五女拜寿》等。
这些年,安岳曲剧团的足迹遍布巴山蜀水,常年在四川资阳、遂宁、内江等地表演,甚至走进了重庆大足、荣昌、合川等地,极大地丰富了川渝两地民间文化交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整理
新闻推荐
以项目突破为抓手冲刺“千亿俱乐部”目标,资阳怎么干——办好“十件大事”立下发展“军令状”1月11日,资阳临空经济区重点...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