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成团出道”如何唱好巴蜀非遗文化大戏
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现场。
成都担担面。
重庆黔江鸡杂。
从川菜、川剧,到蜀锦、蜀绣,再到石刻、竹编……成渝文化同根同源,拥有若干跨区域的非遗项目。
唱好成渝“双城记”,两地如何协同保护并开发利用这些跨区域的非遗资源,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日,来自川渝两地的行业专家围绕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差异打造、市场共享、人才合作等方面,为川渝“成团出道”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新 闻 背 景
12 月 10 日,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同根同源”成渝双城非遗保护新路径研讨会暨川渝非遗保护联盟成立大会第一次理事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川渝非遗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两地非遗互促互享迈入新阶段。
梳理历史脉络 同根同源的川菜、川剧、石刻……
同样偏好麻辣鲜香,同属川菜系,成渝两地在吃上一直“相爱相杀”。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现代职业技师学院正高级讲师(研究员)向跃进以非遗技艺项目黔江鸡杂为例讲道,发源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的黔江鸡杂,其历史可追述到100多年以前,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制法。“辣椒入川后,人们把辣椒装入传统的泡菜坛浸泡发酵后食用。黔江鸡杂便是以老母水泡菜为搭档,先炒后煨,菜品色泽红亮、脆嫩鲜香、酸辣爽口。”在向跃进看来,川菜技艺一脉相承,在两地街头巷尾便可见一斑。开在成都的重庆火锅店,开在重庆的成都担担面,大大小小餐馆、小吃店互通,早就融为两地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川渝两地的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本身是不分家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艳举例说,川剧流行于川渝两地,在重庆设有川剧院;重庆梁平区有梁山灯戏,四川南充有川北灯戏;重庆酉阳县有酉阳戏,四川广元有射箭提阳戏。这些非遗项目整体趋同,但在传播传承过程中,在艺术风格、审美情趣上又有了各自地域特征。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孙闯则表示,为人所熟知的安岳石窟、大足石刻自古相邻。“现属大足区宝山乡的尖山子,原来属安岳县,尖山子的摩崖石刻有‘永徽’和‘乾封’题记,是目前安岳石窟和大足石刻现存最早的题记。”他讲道,二者都吸收了印度佛教各主要教派的教义,并与中国本土宗教相结合。这种兼收并蓄的多元宗教文化是两地石刻艺术创造的主要来源。“这些都是两地石雕同根同源的证据。”
回看互动来往 交流合作一直在路上……
从历史上看,成渝众多非遗项目种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当下两地更是通过开展省市非遗展会活动、赛事展演、学术研究等,不断促进两地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李艳说,2020年11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是川渝首次联合举办的国家级文旅活动;连续举办五届的中国川剧艺术节,在成都举办四次,2021年首次在重庆举办第五届。此外,在重庆大足雍溪镇2019年也开始举办川剧文化艺术节;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了川渝非遗绣活大赛。“这类活动的开展,对于持续培育巴蜀区域文化活动的核心品牌具有重大意义。”李艳说。
今年10月,2021第三届川渝厨艺邀请赛暨永川美食文化节在永川举行。向跃进说:“活动中,两地厨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厨艺比拼,不仅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更加强了成渝两地的交流,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餐饮行业共同发展。”
同时,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的研究团队、人才队伍也推动着两地的合作共享与创新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余强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起,川美教授多次带领陶瓷专业学生赴重庆的荣昌和四川的会理,运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理念,为当地传统的陶业发展带来新发展,这也成为了产、学、研和校企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而后,学校陆续与川渝多地开展非遗项目合作,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叙永扎染”“荣昌陶”“自贡蓝染”等更好地融入现代市场。
而地处四川崇州市西北部的怀远古镇被誉为“藤编之乡”。在川美师生设计的介入下,怀远藤编从藤器升级为精美的藤艺,打开了销路,并走出国门,产品被卖到了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
构建联动机制 组团弘扬巴蜀文化风……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烙刻上鲜明的巴蜀文化印记的成渝两地,如何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两地“联手”成了高频词。
余强建议,应该联手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理论研究队伍,建立非遗人才合作机制等。“大批青少年、现代文化理念和观念的接入,都为传统的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川渝各高校可以在非遗传承项目和研究中开展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非遗保护联动机制,共同推动陶瓷、染织、蜀绣、漆器、石刻等两省市同根同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梳理和保护传承。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马泽群则提到,川渝非遗产业要联合发展。“两地蜀绣产业联合发展有助于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和吸引力。”她建议设立一个川渝蜀绣产业民间团体,组织各项商业、技艺、研究等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兼总规划师李小波则从巴蜀非遗的体系化与旅游线路打造的角度建议,川渝两地应深入挖掘研究,共同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以及带有非遗情感联络线、非遗标识联系、非遗体验联动的巴蜀非遗旅游线路。
图片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金龙村鸟瞰。兴隆镇人民政府供图□白水朱国强前不久,安岳县兴隆镇金龙村在全县一枝独秀——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
安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安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