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痴”父子
保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他们执着了近三十年——
周世武、周亮
周世武与人工繁殖的胭脂鱼。董志宇 摄
中华鲟幼鱼。曾郎摄
长江鲟放流活动。
周亮与人工繁殖的长江鲟。
工作人员对胭脂鱼进行人工排卵。
扫码观看“鱼痴”父子视频。
●一个兴趣,一个信念,父子俩走上了珍稀鱼类艰难的保护历程
●12年精心培育,子一代中华鲟产卵并受精出苗,标志着中华鲟内塘驯养全人工繁殖成功,为中华鲟的保护探索出新的路径
●各方多年增殖放流和保护,长江鲟的野外资源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范芮菱
1月7日,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站在育苗池前,观察、记录着每一尾中华鲟鱼苗的最新情况。去年10月,所里培育的中华鲟排卵25万余粒,孵出鱼苗8万余尾。最终存活下来的1万余尾如今已长到4厘米长。“做一件事儿真不容易,整整28年就搞珍稀鱼类这个东西。如今,终于实现中华鲟的规模繁育生产了,‘鱼痴’要熬出头咯!”周亮由衷地感叹。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数据令周亮欣喜——通过各方多年增殖放流和保护,长江鲟每年的误捕数量已从几年前的几十尾增加到现在的几百尾,这表示长江鲟的野外资源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2年,出于兴趣,周亮的父亲周世武创办了全国首个民营长江珍稀鱼类保护机构——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旨在保护繁殖珍稀鱼类,以维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平衡和开发特有水产种质资源。从此,父子俩走上了艰难的保护历程,并在这个坐落在会诗沟,不起眼的民营研究所里,为保护长江独有的珍稀鱼类做出了突出贡献。
28年只做一件事,是因为“痴”。能把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事做出成绩,也是因为“痴”。
1
缘起兴趣筹建会诗沟的奇迹
“他之前是宜宾造纸厂的工人,还当过副厂长。”谈起父亲周世武的经历,周亮打开了话匣子。因为一次意外受伤,1982年,39岁的周世武从厂里病退,在家休养了半年时间,闲不住的他决定“下海”经商,辗转到过广州、深圳、上海、昆明等城市。
1988年,周世武回到宜宾,开了一个花草鱼虫服务部,和一些水生动物的接触慢慢多了起来。“以前父亲在厂里面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养小动物,别人都叫他‘海陆空三军总司令’。有一次,他看到胭脂鱼在国际上被评了一个金奖,才了解到,原来胭脂鱼的产卵场就在我们四川宜宾。就这样,他对长江里的鱼兴趣越来越浓。”
渐渐地,周世武了解到,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鱼类都是长江里的珍稀特有鱼类,都有特别的洄游习性。中华鲟每年要从大海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回到它们出生地宜宾的金沙江里繁殖。长江鲟、胭脂鱼也会在长江里洄游,到长江上游宜宾、泸州一带产卵。然而随着酷渔滥捕、挖砂采石、航道整治、水利工程的阻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野生种群在长江里已难觅踪影,濒临灭绝。
尽管住在江边,但周世武以前并不知道长江里竟有这么多珍稀品种。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开办一个研究所,自己来人工繁殖这些珍稀鱼类,把长江里的记忆留下来!
说干就干,1992年,周世武牵头,和朋友合伙开始筹建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正在读大学的周亮也一同跟着父亲跑遍宜宾三十多个地点,最终将研究所地点选在了翠屏区会诗沟。
会诗沟两岸风景秀丽,一座长远水库位于沟头,是一个天然的养鱼理想场所。这里还有个很有意境的传说——黄庭坚和苏轼曾在此吟诗唱和,因此,这里便被命名为“会诗沟”。
虽然水质好、文化底蕴深,但会诗沟的交通却极其不便。“都是很烂的石子路,每一天只有一、两班车。”周亮记得,研究所距离宜宾城区有接近30公里,公交车到站后,还要步行两公里才能够到达。由于车到不了,修建研究所的建筑材料全部都是靠人挑进去的。
条件很艰苦,但为了那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周世武坚持了下来,投资20多万元,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建起了2个24米×14米的鱼池,和几个小产卵池、孵化池及其附属设施。
1993年7月,由周世武创办的全国首家民营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正式挂牌营业。此后,周世武又招聘了几个工人,先养名贵的江团、河鲇等商品鱼,为研究所的发展打基础。
2
骑虎难下养最难养的鱼
研究所虽然建好,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周氏父子找鱼、喂鱼、养鱼的那股“痴”劲儿,令人深深动容。
“搞养殖,首先要解决鱼苗的问题。1992年6月,父亲在建造鱼池的同时,踏上了联系胭脂鱼和中华鲟鱼苗的艰辛路程。”周亮回忆,为了找到这些珍稀种鱼,父亲跑过南京、上海、杭州,广东、湖北……把汗水和心血洒遍了大江南北。当地水产局、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被其精神所动,变拒之门外为鼎力相助,最终,周世武从湖北宜昌带回了11条胭脂种鱼,又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得到了50尾中华鲟鱼苗。
为了把这些鱼安全运回宜宾,周世武租了一艘货轮。在运输过程中,他每天给装着鱼的船舱换水两次,每次提水数百次。周亮清楚记得父亲带回鱼苗时脸上的欣喜,“父亲穿着军大衣,脸被冻得通红,手上还有因换水磨出的血印。但他脸上的笑容异常灿烂,似乎一切辛劳都不重要了。”
带回了鱼苗,另外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当时鲟鱼养殖没有突破饲料喂养,只能喂活的生物饵料,如蚯蚓、线虫。但由于缺乏资金,只有靠自己去污水沟里摸线虫、去山地里挖蚯蚓。
于是,年轻力壮的周亮每天清晨6点出发,顶着太阳,爬山行走几十公里去挖蚯蚓,全身晒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天干的时候,土壤特别硬,锄头挖下去还要弹起来,因此,他的手掌心时常磨起血泡。挖不到蚯蚓的时候,周亮就穿着厚厚的橡胶水裤,到冒水泡的臭水沟里光着手去摸线虫,有时候不小心,还会摸到死老鼠。
“中午只在外面吃一点干粮,回到鱼池后,半盆水一个人咕噜咕噜就喝下去了。虽然我们自己饿肚子,但是让鱼吃饱,把鱼养好,持续的精心培养,总会出成绩的。”周亮说。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周亮坚持了下来,毅然放弃可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父亲身边,在深山沟里“琢磨”父子俩最爱的东西——珍稀鱼类。
在给胭脂种鱼人工授精催卵时,错把雄鱼当成了雌鱼;养中华鲟的玻璃缸因质量不过关而炸裂,15条中华鲟因触电而死……培育繁殖珍稀水生动物,仅靠自己的付出,是很难成功的。养殖过程中接二连三的事故让周氏父子明白了专业知识和专家指导的的重要性。
就这样,周氏父子白天精心照料鱼类,夜晚捧着《中国水产》《世界珍稀动物》《鱼类生理学》《鱼病学》《淡水生物学》等专业书籍“啃”,不懂就写信向有关专家求学,拜师学技。此外,周世武还把周亮送去上海水产大学继续深造,并让部分职工去相关水产院校培训学习。
3
苦尽甘来小鱼成长江中的﹃领头鱼﹄
“你都把它们养活了、人工繁殖了,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研究所创建之初,不少水产专家半开玩笑地说。那是因为在当时,中华鲟幼苗培育难度大、长江鲟的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并没有成功的先例。
但周氏父子是不信邪的,他们把质疑当作动力,坚信只要认准目标,有了信念,加倍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6月,研究所胭脂鱼繁殖获得成功。同年,周世武在玻璃缸中摸索出了培育幼苗的经验,在小水缸体培育中华鲟苗获成功,成活率达70%。在当时国内养鲟业未发展起来时,“缸育”成活率如此之高十分罕见。2004年,经12年的精心培育,宜宾所长宁基地养殖的子一代中华鲟产卵并受精出苗,标志着国家一级保护水生珍稀动物中华鲟内塘驯养全人工繁殖成功,为中华鲟的保护探索出新的路径。
在保育长江鲟方面,1998年,周氏父子领导下的研究所成功实现长江鲟全人工繁殖。2018年,当时已知的人工保种的长江鲟野生亲本仅21尾,其中有18条就来自宜宾所。“如果没有周家爷俩的保护,长江鲟说不定已经没有了。”对于周氏父子做出的贡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书记杜军曾感慨道。
了不起的成就看上去光鲜,却没人知道他们探索路上的艰辛和困难。
2004年,中华鲟在产卵后不吃东西,整整持续了3个月;此后的几年,中华鲟开始陆续产卵,但卵的成熟度不够;2015年,中华鲟的受精情况不理想,虽繁殖产卵却最终未能出苗。
在资金方面,虽然研究所还饲养经济鱼类进行销售,但是收入远远不够珍稀鱼类保育工作的支出。2012年,研究所参与了农业农村部(当时的农业部)涉及珍稀鱼类保护的行业专项,此后又通过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获得了一定的经费支持,才得以维持所内的正常运作。但由于能发给员工的工资过少,研究所出现了大量的人员流失。“二十年来,迫于生活压力,不断有人离开。大家都是一起吃过苦的兄弟,我也很理解他们,只能含着泪分手。”周亮表示。
在大家眼中,即便是在资金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周氏父子也是只放鱼不卖鱼的“疯子”。在胭脂鱼繁育成功后,曾有一位深圳老板抱着钱包赶到宜宾要买这批胭脂鱼,但周世武却说:“首次繁殖成功,为感谢自然的馈赠,我要把这批鱼无偿放归长江。”他的确做到了。
近三十年以来,研究所共向长江增殖放流珍稀特有鱼类近百万尾,为实现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重建和资源恢复不断砥砺前行。2020年10月,经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研究所时隔16年再次实现中华鲟的产卵出苗。
很多人问周亮,一条鱼值得父子俩倾尽所有去保护吗?周亮回答:“父亲曾说,‘这不是一条鱼的事,这关乎整个长江啊’。有一次我在江边散步,注视着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浩荡长江,突然顿悟,这些珍稀特有鱼类,就是长江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孕育出来的水中精灵,是长江的灵魂。这些鱼没了,长江还有活力吗?”
对于未来,周亮有更长远的目标,“争取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实现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和自然资源的恢复。”
2016年,周世武患癌症去世。他亲手培育的一条条小鱼已经长成“领头鱼”,带着种群恢复的使命,在千里长江中畅游。主角名片
周世武,生于1943年,四川安岳县人。1982年“下海”经商。出于兴趣,于1992年筹建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主要从事国家一级水生动物中华鲟、长江鲟;国家二级水生动物胭脂鱼、大鲵;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岩原鲤等的保护与开发研究。2016年因病逝世。
周亮,生于1971年,周世武之子。1993年从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在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从事研究鱼类繁育。2001年至今,任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周亮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卢凌嘉徐嘉欣郭菁黄智微)1月17日下午,出席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的雁江、安岳、乐至和驻资部队代表团分...
安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