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工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7-30 06:46 大字

南骏集团涂装车间内,机器人替代了人工;

中车资阳公司,一批批曲轴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中国牙谷,已成为资阳递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近年来,资阳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成资同城化建设等机遇,以建设“成渝联动门户、成都东部枢纽、临空经济高地、山水魅力之城”为支撑,聚焦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产业生态圈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打造“5+N”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96.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居全省第9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已经成为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改革创新

骨干企业释放高质量新动能

今年4月,南骏集团在中卡销售中表现尤为突出,实现了令人意外的4156.4%的增速。

6月9日,南骏集团召开了瑞帅、瑞捷新能源载货车品鉴会,开启了新能源载货汽车的新征程。

同样,现代商用车也表现不凡:上线全新官网,线上发布服务APP,宣布将大力开展新能源商用车的开发与应用,在今年年底将完成LNG重卡牵引车的研发并实现量产。

是什么让资阳这两大企业动作频频,惊喜不断?答案是改革创新。

据资阳市经信局副局长曾学杰介绍,2012年,资阳本地企业南骏集团与韩国现代集团合资成立的“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因种种原因发展不理想,导致双方最终各奔前程。

“解绑”后,南骏集团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革新,在涂装中替换环保材料、引进机器人改造生产线,同时在生产适应性、总装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整体提升产品质量和溢价能力。

2019年,南骏集团产销货车1.8万辆,实现营收17.1亿元,本部及其子公司缴纳税费4200万元,创近年新高,在货车行业大变革中稳住了阵脚。

四川现代也抓住中国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机遇,在资阳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由韩国现代集团向四川现代增资扩股21亿元,实现100%独资。

更名后的现代商用车(中国)有限公司将其在世界市场积累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充分地引入到国内,打造符合全球标准的尖端工厂,重新定义了新一代商用车工厂基准。

与此同时,中车资阳公司和科伦药业安岳分公司等骨干企业也在创新中活力涌现。

据悉,今年资阳将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奖励政策,全市确保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完成技改投资28亿元。

扩大开放

瞄准国内外资源打造全产业链高地

近日,在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外环路西三段,巍然耸立的半弧形牙谷科创园区多功能中心项目正在安装外立面玻璃幕墙,预计年底将交付使用。这将是资阳高新区接轨世界,集展示、招商、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牙谷”是省委、省政府布局的重点项目。目前,已累计引进了美国爱齐、德国卡瓦等61户企业,涵盖口腔设备等4大类60余个、口腔材料5大类100余种口腔医疗材料产品,20户企业共68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5户企业已进入国外市场。

据了解,“中国牙谷”主要建设“一园一校一馆一镇”,即科创园、口腔高职院校、学术交流展览馆、牙谷特色小镇。

目前,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已正式开学,其余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一个世界知名的“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中国牙谷”正呼之欲出。

100公里之外,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在积极承接成渝和沿海地区纺织鞋服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目前,园区已成功签约俄罗斯Kari等鞋企270余家,注册160余家,建成投产70家,集聚了鸿星尔克、朗特、三宝(安踏基地)等多家知名鞋企及配套企业,日产各类鞋品约5万余双,2019年产值达30亿元,已成为省内甚至整个西南地区鞋企聚集数量最多、园区配套相对完善、运营服务较为成熟的新兴制鞋产业基地。

市县统筹

产业生态圈重塑工业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资阳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纺织鞋服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工业总量增速长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但与全省同类城市相比,资阳工业体量小,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与周边市州的优势不明显。如何在众多追兵中突围而出,抢得发展先机?

资阳的答案是: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资同城化发展为契机,聚焦成渝中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构产业竞争优势。

今年1月,资阳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5+N”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生态圈、功能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在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高标准规划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鞋服等5大产业生态圈,以及丰富生态圈内涵的交通装备与电子信息、临空高端制造、医药食品等7个产业功能区。

“市县统筹,融合发展,全市‘一盘棋’。”近日,记者从资阳经信局获悉,5大产业生态圈和7大产业功能区“2020-2025”的“路线图”已制定完成。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物流、信息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消费、生活、协作、生态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曾学杰表示,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是城市发展转型和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转变的一场深刻革命,将有效破解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区、集中发展区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庆 汤斌

新闻推荐

站在新风口 川猪如何飞

□本报记者周金泉闻亚“今天,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冲洗地面,所以你还有机会进场里看看。”7月15日,安岳县兴隆镇一家新建种...

安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