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初见成效 农旅融合助增收
村民冷祯明正在喂鱼。
□朱国强本报记者 周颖昳 文/图
“大家排好队,不要急,一个一个来,花椒那么多,还怕没有摘的吗?”7月3日,安岳县卧佛镇大象村村委会一片繁忙的景象,村干部吴景纯正组织村民对新采摘的藤椒进行称重统计。
位于卧佛镇北部的大象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户307人,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集体经济有水产养殖30亩、藤椒种植30亩、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温氏养殖场1个。当天,正是集体经济藤椒喜获丰收的第一次采摘。
榜样示范激发内生动力
“今天一共有19名工人参加采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大象村的贫困户,业主按照每斤花椒一块五毛钱的价格给工人计算工资,人均每天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吴景纯每过完一次秤,就立马把重量记录在相应工人名字后面,确保不出差错。
在集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贫困户冷祯明家的产业发展也是欣欣向荣的。
烈日下,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冷祯明正背着一大背篓野草,投喂鱼塘里的鱼儿。不远处的地里,一个个碧绿的西瓜在酷暑中格外吸人眼球。
“之前我在工地上务工,收入不稳定,有时连续几个月没有活干,也没有收入。回来后通过整合周围的撂荒地,村上帮我规划了15亩左右的水产养殖,主要养殖草鱼、鲢鳙和镜鲤,家里面还养了鸡鸭和猪,种了4亩西瓜和一些魔芋。”谈及现在的生活,冷祯明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平时忙完了家里面的活儿,他还会去周围打点零工,一年的收入有10万元左右。
驻村第一书记康平介绍说,大象村通过持续开展“十星文明户”“卫生示范户”“优秀种养大户”等评选活动,评选了一批像冷祯明一样,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全村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为全村贫困群众树立榜样,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通过采取“专合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发展水产、生猪养殖和藤椒种植,通过开展各种评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一个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大象村正在逐渐显现。
农旅融合增强“造血”功能
在大象村产业喜获丰收、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同时,位于卧佛镇西南方的贫困村芦龙村也不甘落后。
在芦龙村垄上行花椒专业合作社的花椒园中,一根根二荆条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在采摘林下套种的海椒。
合作社业主李福林介绍说,花椒是2018年承包土地种植的,品种包括九叶青花椒、藤椒、狮子头花椒。由于花椒还在生长期,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合作社便在林下种植了海椒和南瓜。目前,花椒种植共有400亩地,林下种植有南瓜200多亩、海椒100多亩。同时,林下套种模式还能吸引游客进园采摘体验,带动产业销售,扩大品牌影响力。
“我流转了4亩多的土地给业主,不仅每年可以领450 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资金,还可以就近在产业园务工,一个月下来工钱差不多都有七八百。”贫困户贺吉先手里面摘了一把二荆条,满脸笑容地说。
在芦龙村另一处产业基地,龙虾养殖业主董云正在清理种虾塘,一只只小拇指大小的小龙虾将被他转移到其他池塘中进行喂养。放眼望去,一方方虾塘中间,一块块指示牌将整片虾塘划分成了体验区、垂钓区等区域。这是芦龙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能人”的模式,与董云合作发展的30亩龙虾养殖体验基地项目,主要发展特色小龙虾养殖、营销、垂钓、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扶贫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因地制宜、多项发展,通过“农旅融合、产业先行”的发展方式,一个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芦龙村正在脱贫奔康的路上坚定前行。
新闻推荐
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经济发展 朝天区李家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新模式
美丽乡村游客流连乡村美景乡村旅游党建示范带指导民宿规范化经营党员合影乡村旅游党员示范户授牌仪式“这才是真正的乡村...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