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奇丽蜀道与浪漫蜀人

四川日报 2020-06-30 07:00 大字

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开播——

《蜀道风流》剧照。四川广播电视台供图

《蜀道风流》剧照。

□本报记者 吴梦琳

千年蜀道,穿越烟云,留下诸多传奇与遐想。对蜀道的探索与开拓,由古至今,从未停歇。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6月29日开播,以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为载体,通过新的表达方式,再现蜀道前世今生。

以蜀道看蜀地以蜀道看蜀人

●《蜀道风流》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聚焦有形的交通之道,也升华到无形的文化之道

●人,是《蜀道风流》这部纪录片的根本。从古至今,蜀人以敢拼敢闯的精气神,沿着蜀道向外,拥抱更大的天地

重走有形的交通之道 探寻无形的文化之道

蜀道,是历代巴蜀人与自然的共同创造。如今,蜀道依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不仅成了一个空间概念,更成为一个现代文化遗产。

《蜀道风流》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聚焦有形的交通之道,也升华到无形的文化之道。而该片总导演段骏也介绍,《蜀道风流》包括“有形”的蜀道和“无形”的蜀道两条脉络。

在“有形”的蜀道中,既回溯了历史遗珠的古蜀道、南方丝绸之路,也聚焦属于现代的大渡河智慧工程、赤水河大桥、天府绿道等,立体串联起四川独特的自然、历史、建设风貌,还原蜀地的瑰丽多姿。

而“无形”的蜀道,则通过对蜀锦、蜀绣、三星堆、安岳石刻等文化遗产的呈现,从不同角度探寻丰富的巴蜀精品文化,呈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内涵。“这些在‘有形’蜀道上传承的‘无形’的道,不仅构成了四川多元、开放、包容、浪漫、创新的文化特质,也演化成了四川人独特的富有烟火气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段骏说。

值得一提的是,共10集的《蜀道风流》中,每集的篇名都是一句诗歌,包括“不可居无竹”“此心安处是吾乡”“诗酒趁年华”“举头望明月”等来自李白、苏轼等四川诗人所作的名句。

“我们希望感慨的是蜀人之道,感悟的是治蜀之道。”四川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说。

以个人故事 呈现广域的蜀道文化

人,是《蜀道风流》这部纪录片的根本。从古至今,蜀人以敢拼敢闯的精气神,沿着蜀道向外,拥抱更大的天地。

该片从生动的个体故事入手,由点及面,解读蜀人的特质。

这其中,既有沿蜀道而出的巴蜀才子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也有如今从四川走出的川籍明星谭维维等。还有深爱四川,带来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的外国移民;投身卫星研发,将蜀文化带出四川的科学工作者;热情泼辣、天性乐观的退休老人志愿者群体等。片中,他们有着个体的特性与群体的共性,将蜀道上流动的多元、开放、诗意、达观等蜀人特质更加具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蜀道风流》还通过国际视野,聚焦蜀道。据介绍,摄制组的脚步从四川出发,抵达美国、加拿大、柬埔寨等6个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12个省市,探访世界各地的蜀人和巴蜀文化,希望能呈现更广域意义上的蜀道文化。

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蜀道风流》项目负责人彭淼介绍,《蜀道风流》一方面聚焦各行各业、遍布世界各地的与蜀道相关的人,另一方面也关注世界各地热爱巴蜀文化的人。彭淼举例,在日本,他们拍摄了一位川菜大师。“他将川菜文化带到那里,非常受当地人欢迎。”在美国,摄制组又寻访了一位多次来四川体验蜀道的美国人。“他们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的构成者。”

新闻推荐

安岳: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助推工业经济发展

本报讯(谢宗兵)近年来,安岳县通过“建强园区平台”“强化产业导入”“完善功能配套”等措施,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助推全县工...

安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