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四川石窟文化关注川渝文物保护

三江都市报 2020-06-15 07:47 大字

柴晓明幸军雷玉华谢晓鹏左小林“石窟寺既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园,又有着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同时亦蕴含着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与灵魂。”2020年6月12日下午,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乐山举行。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复旦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中铁西北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石窟寺保护科学、技术与工程探讨等议题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分享成果,为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合作、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贡献力量。

川渝共奏“文物曲”焕发中国南方石窟新活力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柴晓明

石窟寺是中国文化多样性蕴藏的宝库,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有形与无形遗产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而以乐山大佛、安岳石刻、大足石刻等为代表的川渝石窟不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也是风格、价值等非常独特的石窟遗存。因此,寻找规律,总结经验,运用历史智慧指导石窟寺在当代的保护与利用,使“石窟寺保护”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应是川渝石窟应有的胸怀和责任。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幸军

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是全国石窟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地区,川渝石窟题材丰富、艺术审美价值高,是中国晚期石窟的代表作。

为共同推进中国南方石窟保护,特别是川渝石窟保护利用,川渝地区应共奏“文物曲”:抢抓机遇,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川渝石质文物保护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加强合作,强化川渝石窟保护重大项目实施合作、保护技术联合攻关,依托大足石刻研究院、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共建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提升影响,共同策划推出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文物+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提升川渝石窟国内外影响力,让川渝石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解读四川石窟历史  发掘四川石窟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雷玉华

四川是一个文物大省,在《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中有1000多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几乎占四川野外文物点总数的十分之一,还有众多的小石窟点未被列入其中。就数量而言,四川是当之无愧的石窟寺大省。

说到川渝石窟,对其价值有两点共识:一是,唐天宝之后,中原北方地区大规模开窟造像结束,川渝地区则方兴未艾,直到南宋时期,将中国大规模连续开窟造像的时间向后延续了五百年,其晚期窟像,填补了中国石窟寺研究的空白;二是,大足、安岳地区的密教造像,为目前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系统的密教造像。

简而言之,中国自唐安史之乱起,至北宋雕刻《大藏经》时,这阶段四川地区是中国唯一连续不间断开凿佛教石窟的地区,也是佛教经典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同时聚集了大量来自唐代京城的佛教高僧和画家,使四川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佛教中心。而这时正是中国儒释道在思想上最终完成其结合的过程,并形成新思想的时期。所以,四川石窟是研究中国唐宋变革重要的实物证物,因此,川渝文物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保护和利用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大足石刻研究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谢晓鹏

在川渝地区石窟众多,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同为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文化性质一致,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和利用我们都做了大量工作。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共同建设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在文物的保护、研究、传承及利用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续写传奇  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大佛智慧”

乐山市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主任  左小林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所在的大佛景区规划面积18.4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汇流,凌云山、乌尤山、龟城山、马鞍山四山连绵,并拥有秦代离堆、汉代麻浩崖墓、唐代乐山大佛等国家和省市级文物76处,苏轼、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名士题咏碑刻200余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艺术之美在这里交相辉映。特别是古代嘉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乐山大佛,是现存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古代弥勒石刻造像,是中国古代摩崖造像的顶尖之作,世界遗产专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大佛景区以乐山大佛的保护为核心,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保持了乐山大佛的原真性、完整性。前人的不懈努力让乐山大佛历经千年依然巍峨屹立。按照景区发展规划,为续写大佛下一个千年篇章,发挥大佛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乐山大佛景区将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进一步绽放遗产生命力、释放遗产生产力,促进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百姓共享遗产保护发展成果。

在增强遗产生存力方面,充分发挥好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这一专业平台作用,全方位吸引世界级的人才和资源,助力保护水平提升。同时,以关闭保护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建设替代遗产展示设施项目为重点,推进一系列乐山大佛本体保护项目的实施,为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的永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绽放遗产生命力方面,加快推进遗产展示体系建设,推进乐山大佛博物馆、麻浩崖墓博物馆改造提升,启动柿子湾崖墓博物馆、龟城山文化公园建设,同时持续深挖景区特色文化,包装储备一批文化展示项目,持续绽放世界遗产生命力。

在释放遗产生产力方面,以扩容提质为抓手,实施“景点变景区”战略,推进凌云路景观升级、南北游客中心及游船码头建设,水上游览提档升级,“夜游三江”“夜游凌云山”等文旅项目,促进遗产生产力释放,推进文旅经济蓬勃发展。

记者  周洁  宋宇凡  文/图

新闻推荐

安岳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

本报讯(记者徐嘉欣)近日,记者从安岳县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2019年,安岳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打好...

安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安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