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雕之都 安岳书房坝水库有“佛海”? 因保灌水位降低3米,唐代石窟重见天日文管部门考证,尚未发现水下有大量佛像

华西都市报 2020-06-10 02:58 大字

因保灌水位降低3米,唐代石窟重见天日文管部门考证,尚未发现水下有大量佛像 书房坝库区。

福济寺摩崖造像中的“云明宝塔”。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书房坝水库地处“中国佛雕之都”四川省安岳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汇水面积130多平方公里。当地流传域内佛寺众多,其中,历史悠久的圣灯寺被整体淹没,罗汉寺、福济寺部分被淹没,数以千计的佛像溺于水中,只有少数露出水面,有水下“佛海”之说。

今春以来,安岳县降水量较少,书房坝水库水位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近3米。6月8日,记者从安岳县文广旅局获悉,经文旅资源普查发现,藏于水下重见天日的石窟主要为卧佛镇(原悦来乡)火塔村二组罗汉寺摩崖造像和来凤乡堰乐村十组福济寺摩崖造像。

对于当地传闻的水下“佛海”,文管部门认为,从已考证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现水下有大量佛像存在。目前,罗汉寺摩崖造像和福济寺摩崖造像,都已纳入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后期,安岳县还将进一步加强保护,防止石窟造像被破坏。

传闻 水库下有“佛海”还有“天龙八部”

书房坝水库旁的安岳县原悦来乡(现行政区域划归卧佛镇管辖),因其与金庸笔下的“悦来客栈”同名,令人遐想。当地曾有人著书《神奇的悦来佛海》称,悦来周边寺庙簇拥,东有红湖、来凤的龙头庙、兴隆庙、玉皇庙、六井寺、观音堂等;西有蟠龙麻子菩萨庙、回龙寺等,南有黄桷大佛、道士庙、玄庙观等,北有卧佛龙潭寺、卧佛院等。水域沿岸,摩崖石刻和古岩洞,随处可见。

上世纪70年代,书房坝水库建成后,造于路边龟石上的佛像,与其他低处的佛像,一并淹没于新建水库的碧水中。其中,历史悠久的圣灯寺被整体淹没,罗汉寺、福济寺部分被淹没。枯水季节有佛像露出水面,人们方能一睹它们的尊容,有的则永远溺于水下,与柔水同眠,成为水下神秘奇观,在当地有“悦来佛海”之说。

附近村民还流传,在福济寺被淹的部分中,还刻有指代佛教里被教化为护法神的8种神道怪物,被称为“天龙八部”的石刻。造像雕刻每一个看上去都气势汹汹、威风凛凛,有善有恶,各有其出身、本领。

造访 水位下降数米重现唐代石刻

“佛海”之说是否有根据?水下的佛像现在还能不能看见?“天龙八部”石刻是什么?6月8日,记者与安岳县文广旅局相关人员一同实地造访。

从县城出发,汽车在弯弯曲曲的乡间水泥路上行驶,穿行过植被茂密的林间,到达书房坝水库后又换乘船。在辽阔的湖面上徐徐前行,青山绿水间,书房坝水库较其他水库似乎没有别样,但岸边水位线下降不少。“较往年同期差不多低了3米。”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说,造访今年降雨较少,作为安岳县城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书房坝水库除了要满足城区生活用水外,还要保障灌区用水需求,确保农业生产顺利。“今年我们提前十天就开始向灌区供水,所以水位也下降得更快。”

而水位降低也让水下的佛像重见天日。船行十余分钟后,记者一行下船登岸,不远处裸露在岸边石头上的石刻远远就能看见,不少佛像还留有色彩。

“我们现在所处的罗汉寺摩崖造像位于卧佛镇(原悦来乡)火塔村二组。”同行的安岳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杨中华介绍说,该处摩崖造像共有龛窟43个、造像155尊、浮雕石塔3座、题记9通。石窟开凿于唐代,宋代续有雕刻。龛窟以方形双层平顶龛、方形拱形顶龛、方形敞口龛、方形平顶龛主。造像内容以释迦说法、二菩萨、释迦并阿弥陀佛、力士、一佛二菩萨、佛道合龛等为主。

据悉,罗汉寺摩崖造像是佛道合于一处的造像,规模较大,对研究四川民间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天龙八部”不实“云明宝塔”最精

在书房坝水库另一处摩崖造像福济寺,记者看到,高处崖壁上,还保留着不少佛像遗址。而水位下降,裸露的河床上散落着雕刻精美的残碑、佛像和铜钱纹。不远处,一对捧“绣球”守护兽石狮的脚背刚好露出水面,相视而坐,仿佛在对话一般。河岸边一块露出水面的大石头背后,村民流传的“天龙八部”石刻一字排开,虽然被水淹过,但保存完好,八个头像各不相同,刻得栩栩如生。

“‘天龙八部’指代的是佛教里被教化为护法神的8种神道怪物。”安岳县文广旅局景区解说员周春解释说,隋唐时期最流行的“天龙八部”题材,在宋朝以及此后的石刻中就已少见了,村民所指的并不是“天龙八部”石刻,只是普通的护法雕像。“那时的佛教石刻已经把各种天神天官都纳入表现题材,‘天龙八部’也就淡出了。”

周春表示,福济寺摩崖造像其雕刻手法为清代风格,而双手捧“绣球”的石狮很有特点,“这对坐起的石狮在安岳还是第一次看见。”

文物普查资料显示,福济寺摩崖造像共有龛窟29个、造像69尊、石塔1座、碑刻题记4通。石窟开凿于清代。造像内容以罗汉、十菩萨、七佛、天王、弥勒佛等为主。其中有一“云明宝塔”,为4边形单檐石塔,塔通高2.5米,庑殿式顶。塔身每面开龛刻一坐佛,正面龛内刻七祖坐像,通高0.55米,肩宽0.3米。塔身四面高浮雕龙现存13条,形象生动。这是安岳县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美、开龛造像题记时代明确的清代摩崖造像,对四川摩崖石刻艺术的传承和摩崖石刻的分期断代有参考价值。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摄影吴坤忠

新闻推荐

天地有大义 吾蜀擅宗匠 专家点赞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评选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名人灿若星河。元代诗人张翥就曾为之赞叹道:“天地有大文,吾蜀...

安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安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