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之思
人们谈到文人时,常常会说:文如其人。李白潇洒豪放,写诗清新飘逸;杜甫忠君爱国,写诗就沉郁顿挫。可似乎南唐词人冯延巳就不太符合这条规律。他在王国维眼中是“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的词人,却被南唐百姓称为“五鬼”之一。何称为鬼?因其阿谀奉上,执政不力,空有宰相之职,未能为君分忧,间接导致了南唐灭亡。
其实不止冯延巳,许多中外大师都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巴尔扎克喜欢预支稿费,但又不及时交稿,打官司使得债台高筑;魏晋名士潘安,在文章中抒发的是藐视功名,不慕权贵的思想,事实上,当时权贵手下二十四个谀客,排行第一的就是潘安。由此再想到其他人,谁能保证他们的作品是其人品的真实写照呢?
文章应该是作者思想的流露,但在现实的压力、情势的逼迫下,人们常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宋高宗赵构,巡视边塞时写的诗气势如虹,大有北定中原、收取关山、还都汴京的气概,但真打仗时,却只能先割须弃袍,再割地求和。所以说,一个人的文品和人品没有必然联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上,亦有不少文行相符的先例。要么,是他们有坚定的决心,高洁的品格,举世皆浊之中能坚守那份本心;要么,是经历了千年的迷雾,岁月的变换,太多太多后人的粉饰,让他们已全然不是原本的样子了。
我们可以看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例子:“予谓: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蕙性’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等语固非欧公不能道也。”这说明在他的心中,人品和文品是紧密联系的。那他青睐的作家都是坦坦荡荡、一身正气吗?不是的,例如前文提到的冯延巳,王国维对他的缺点只字不提,难道他这样学贯古今的大家会独独不知此段历史吗?
诚然,人总是爱完美的,当看到一位大师的缺点时,常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掉,错识逐代积累,真假日渐难辨。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后代的误导。
若要看透一件事,需要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更需要冷静地推理、理智地分析。安岳中学高2017级1班 黄威然
指导老师 陈家武 雨晓荷
新闻推荐
(邓勇)近日,安岳县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听取该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情况并开展协商议政。针对园区特色不鲜明、组织架构不...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