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百年不负“檬” 安岳:与“柠”相约 擦亮川果金字招牌
□ 汤斌 黄晓庆
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
安岳,千年佛都,百年柠香,安居于山岳之上,挺立于成渝腹心。
日前,首届世界柠檬产业大会在安岳召开,来自全世界各个柠檬主产区的官员、专家、企业人士等数千人,共同交流柠檬种植经验、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标准、世界性的柠檬产业盛会,必将成为安岳柠檬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标志着安岳柠檬正以开放的姿态,阔步走出中国、迈向世界。”9月17日,在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峰会暨中国柠檬蓝皮书发布会上,安岳县委书记彭洪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发出持续擦亮川果金字招牌的强音。
这既是对安岳坚定发展柠檬的肯定,又再次点燃了158万安岳儿女新的逐“檬”热情。
这次大会,像一块大红的幔布,拉开了一出横跨百年的产业大戏。
这一出戏,历经岁月,起承转合,演绎的是安岳人如何独具慧眼,让柠檬从无到有,从1株枝条到百亿产业,从小乡村走向大世界的川果初心。
这一出戏,激荡百年,跌宕起伏,照见的是安岳县如何 力坚守,把柠檬从观赏植物变成百万安岳人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富民强县梦,实现擦亮川果金字招牌梦。
金灿灿的柠檬,金灿灿的梦。
魅力柠海
“檬”芽 独具慧眼 一根枝条栽下产业“星火”
走进安岳,便是走进柠檬的世界。
全球,有美国加州、阿根廷图库曼、法国芒顿、意大利阿玛菲、安岳5大柠檬主产区。安岳,52万亩柠檬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1/10。
这里的地,是柠檬的专场:柠檬种植面积高达全县耕地的1/3;
这里的人,与柠檬都有着解不开的缘:158万人中33万人种柠檬;
这里的文化,浸透了柠檬的芳香:吃柠檬宴、品柠檬茶、喝柠檬酒、唱柠檬歌、建柠檬街、造柠檬景……
金秋九月,柠檬黄了。放眼安岳大地,满眼青山满目柠檬,又一季“黄金果”开始从这里热销全国及海外30多个国家。
在安岳,柠檬早已演绎成了一道产业盛景,筑起安岳人民的致富梦。
而这场梦的由来,要从柠檬的起源说起,要从一个独具慧眼的安岳人说起。
柠檬,源自喜马拉雅山南麓东部地区。400年前,大英博物馆从中国引入,作为珍稀植物进行观赏栽培,是富贵人家庄园里的“宠儿”。后来,英国医生林德,用柠檬治愈了航海过程中最易发生的坏血病,柠檬作为极具药用价值的水果开始风靡,在英、法、美、前苏联等国上层人士中流行起来。
1926年,加拿大医学博士丁克森从美国漂洋过海,引种尤力克柠檬,在华西坝成都华西医科大学进行观赏培植。
柠檬,就这样以“贵族”的身份“荣归故里”。
那时,华西医科大学很多学生和老师,只把柠檬当做一种新奇的植物,只有当时还是华西学子的邹海帆,敏锐地发现柠檬可能有更大的价值。
1929年,邹海帆将柠檬枝条带回老家安岳县龙西花果村,嫁接在院子里的一株酸柚上,并试种成功。
从此,柠檬在安岳落地生根。它有了新的名字,安岳柠檬;它有了新的归属,四川水果。
从花开到挂果,从一株到几十株。安岳柠檬,在邹海帆的院子里日渐繁茂,像一息静待“燎原”的产业“星火”,等待一场春风的唤醒。
直到20多年后,驻安岳前苏联专家惊喜地发现安岳非常适合栽种柠檬,建议大量种植与其交换工业产品。
那时以粮为纲,安岳艰难地挤出一两百亩粮食地,发展了龙西公社和城南公社两处国营农场种柠檬。还没等柠檬挂果,前苏联专家们便撤走了。
这是安岳人在柠檬方面的首次商品化探索。虽然没有成行,但安岳柠檬的产业之路就此萌芽。
逐“檬”勠力坚守 “安岳柠檬”甲神州
“面积52万亩,鲜果产量58万吨,产值110亿元,全县农民光柠檬人均纯收入超3000元。”
“规模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约占世界的10%,‘买全国 卖全国’,还出口美国、俄罗斯、阿联酋、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位列全球前五位。”
“品牌价值超175亿元,是全省乃至全国柑橘产业的一面旗帜。”
……
9月17日,首届世界柠檬产业大会在资阳开幕,安岳柠檬承载着一份“川果”的底气和骄傲,种种辉煌成绩展现在全球人面前。
“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安岳柠檬从蹒跚学步开始,一路坚定前行,从零经济价值到百亿产业,没有安岳人民及安岳县委县政府的 力坚守就没有今天。”谈及辉煌,安岳柠檬产业局局长田再泽感慨万分。
田再泽的话道出了一个事实:一路走来,安岳柠檬发展历经了太多不平凡的岁月。
撑开历史的褶皱,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
得知安岳有柠檬后,国务院派出当时全国最好的香精香料专家到安岳调研。
由此,有了一台最简陋的磨油设备,安岳柠檬的逐梦之路也从这里蹒跚起步。
很快,靠着这台设备,安岳柠檬首次实现了经济价值,磨的油卖出1000多元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尝到甜头,安岳政府扩大了柠檬榨汁磨油生产线,建立柠檬芳香油加工厂。
见此,当时一些有远见的公社,极力推动农户调剂出部分土地、田坎种植柠檬。
艰难推行下,安岳柠檬总算有了上千亩的规模,柠檬鲜果和芳香油的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而安岳柠檬真正规模发展,是1985年以后。
当时,国家统计各地特色水果资源,安岳柠檬的良好发展引起了高度重视。第二年,安岳获批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争取到一大笔产业发展资金。
由此,安岳柠檬迎来里程碑式的跃升,登上了国家的历史舞台,成为了川果的代表,也背负起了扬名川果的使命。
国家大力扶持,安岳县委、县政府决心将柠檬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打造,两座现代加工厂同时开建,鼓励农民“甩开膀子干”。
安岳农民们种植热情空前高涨,柠檬种植规模便冲到了3万亩。“安岳柠檬”初长成。
福兮祸所伏。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新千年,安岳柠檬大丰收,但由于内销不畅,导致大量的柠檬卖不出去,安岳柠檬产业两度遭遇何去何从的困惑。
“柠檬是独具竞争优势的水果,承载着‘川果’的使命”,安岳县县长贾发扬说,安岳一直咬定柠檬产业不放松,哪怕安岳柠檬曾经岌岌可危,政府不仅没有放弃,而是两度出面力挽狂澜。
20世纪80年代末,在第一次危机后,安岳政府意识到外销的重要性,派出当地农业局干部用麻袋装、箩筐背,到北京、上海等地为安岳柠檬打开了一条生路。
20世纪90年代末,安岳柠檬第二次滞销危机爆发,为恢复生产信心,安岳政府一方面协调金融机构给予扶持,一方面先后出台《加快安岳柠檬种植发展》等系列政策文件,强势推动恢复柠檬生产:
安岳坚持基地、品质、市场、流通、品牌等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鼓励干部带头种和社会资本参与,由农民散种改业主集中种,给各乡镇下达指标,成立柠檬产业局,配备柠檬专职副县长、技术员,每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以上……集中一切力量推动。
强力推动之下,安岳柠檬“复活”了:每年种植规模递增拓展,到2008年,全县柠檬种植规模达到20多万亩,加工业继续发展壮大。安岳柠檬逐渐成长为全县支柱产业。
2013年之后,安岳政府提出,柠檬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实施品种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绿色发展、品牌营销、产业融合“五大工程”,逐步接轨国际标准,融入国际市场,全面开启“中国柠檬之都”建设,打造中国柠檬生产、加工、营销、研发、文化五个“第一中心”。
近年来,转型升级后的安岳柠檬全面开花:
规模迅速突破50万亩;
成功创建国家级柠檬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音乐专辑《柠檬花开》、电影《柠檬》全国发行,在旅游卫视推出50集大型科普电视片《柠檬来了》;三集大型纪录片《遇见·行走的柠檬》在央视播出。
获得中国柠檬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优质柑橘金奖杯、中华名果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到2018年,安岳已建成中国柠檬生产中心,基本建成加工、研发、营销和文化中心……
近百年坚守,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安岳人将“柠檬文章”越做越精彩。
如今,安岳柠檬这一川果金字招牌早已冠甲神州大地。
安岳柠檬
柠檬加工产品
“檬”誓 不忘初心 剑指世界再出发
“让柠檬的世界,变世界的柠檬”。
这是本次首届世界柠檬产业大会举行的目的之一,也是近年158万安岳儿女守好擦亮川果金字招牌的逐“檬”新宣言。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后,安岳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委、资阳市委决策精神,奋力建设成渝中部开放发展前沿区,而实施产业强县首当其冲。
“全球化视野、全产业链思路发展柠檬,确立‘12433’的发展路径,努力把安岳建成\‘科技研发全国领先、柠檬品质世界一流、产业链条健全完善’的世界级柠檬基地,世界柠檬产业优势发展区。”安岳县委书记彭洪说,柠檬是安岳的百年产业,是川果的金字招牌,更是安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新使命下,安岳再度出发,提出高质量打造“中国柠檬之都”。
“1”:创建好2019年获批的“国家级现代农业(柠檬)产业园”,打造安岳柠檬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2”:建设中国(宝森)柠檬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龙台国家级柠檬加工物流特色小镇。“4”:建设安岳柠檬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工生产基地、文创旅游基地。“3”:建设中国柠檬产业科技研发中心、中国柠檬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柠檬交易市场及电商物流中心。“3”:健全安岳柠檬技术服务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品牌保护推广体系。
到2030年,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标准化柠檬产业基地100万亩,实现产值300亿元。
逐“檬”路上,安岳不仅有雄心,更有行动,田野里、工厂间的改变便是最生动的注脚。
深秋艳阳天,坐标,安岳龙台镇花果村。
百年之后,在邹海帆后人的带领下,记者第一次踏上安岳柠檬的发祥地。院坝坐落在浅坡之下,院子和邹海凡种下的柠檬却早已消失,但周围被柠檬基地及柠檬工厂紧紧包围着。
距离院子几百米处,是全县第一个柠檬磨油加工厂,现在,当地村民祝晓军接手后办起了柠檬类食品、日用品加工厂,开发产品20余种。
再远处,便是邹海帆侄子邹世明一家创下的企业——四川省鑫柠乐果业,也是安岳柠檬的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总经理蒋雄告诉记者,他们做种植、仓储、进出口贸易等,每年近2000万斤柠檬销往21个大中城市、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全村1800亩土地全种柠檬,24个加工企业,全村年产值1个多亿。”村党支部书记唐彪说,柠檬是“黄金果”,带动了全村及全安岳人增收致富。
出花果村往西,在安岳县工业园区,华通柠檬蜂蜜柠檬茶生产线、鲜果生产车间、柠檬冻干制品等多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尝一口刚生产出的柠檬即食片,Q弹清新,酸甜可口。总经理李俊峰告诉记者:“我们是集柠檬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我国柠檬深加工行业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而位于龙台镇西南方向的文化镇燕桥村,多产业融合、多业态联动、多元素文化的中国(宝森)柠檬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模型初现。
数千亩柠檬基地碧绿成海,数十栋康养房鳞次栉比,柠檬元素的儿童乐园里孩子欢声笑语,以及建成世界柠檬品种博览园、安岳柠檬体验馆和展示馆……宝森柠檬小镇项目负责人邓帅告诉记者:“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不仅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逐梦世界的路上,安岳的行动远不止于此。安岳,正沿着“12433”的安岳柠檬版图前进。
横跨百年,冲破群山,安岳柠檬从小枝条到大产业,从观赏植物到“富民黄金果”,从小山村走向全球,践行着擦亮川果金字招牌的使命。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安岳人把一抹风流自赏的金黄,塑就为一座独秀百果的产业王国,向世界亮出了“中国柠檬之都”的瑰丽名片。
昔日安岳柠檬,不负百年,不负川果初心。
今日安岳柠檬,蓄势待发,如艨艟巨舰,正乘着首届世界柠檬产业大会的金风驶向更宽阔的大海。
逐“檬”世界,无问西东。
檬人檬事 >>
邹世明:
为“柠”而生 以“柠”为命
在花果村四川鑫柠乐果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清瘦的老人,挪着缓缓的步子,偶尔看看冻库,偶尔望望选果车间,累了就到办公室坐会儿,“这是他的命。”
老人叫邹世明,是安岳柠檬引种人邹海凡的隔房侄子,父辈都是做园艺的。当年他家从邹海凡家分得了5株柠檬。
因为邹家和安岳柠檬的缘分,邹世明一直都有一份使命感。1967年,邹世明子承父业,加入集体农场,成为一名柠檬种植技术员。1988年,因懂柠檬保鲜技术,帮北京拓销的干部押送柠檬去了北京,他一方面更加肯定柠檬的价值,另一方面开始思考如何把安岳柠檬卖得更多更远。
二十多年后,邹世明注册了柠檬销售公司并取名思源,一为纪念伯父邹海凡引回安岳柠檬,二是公司位于柠檬的发源地,三是因柠檬而致富。
现在,思源公司已经更名为鑫柠乐,占地面积从4亩扩展到14亩,产值比最初提高了10倍,成了当地的柠檬龙头企业之一。
邹世明说:“柠檬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看柠檬,不说柠檬,就觉得缺点什么。”
华通柠檬:
与安岳柠檬共成长
华通柠檬是安岳柠檬经历第二次低谷后,在政府的鼓励下成长起来的全产业链企业,见证了安岳柠檬在逆境中如何转危为安、发展壮大的历史。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华通柠檬依托安岳柠檬,从销售到精深加工,一路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内柠檬行业巨头。
2015年,华通柠檬经历过重组的阵痛期,开始把产业重点切换到加工上来。目前,公司自有品牌已经入驻四川特产店、家乐福以及有品质的四川区伊藤商超。同时还为百草味、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一线品牌做代工。
“以前柠檬出口都是找中间商,做转口贸易。”该公司总经理李峻峰说,国外的客户一般都被贸易商掌握,很难直接接触客源。
为此,华通柠檬花重金聘请国际贸易管理人才。2018年11月27日,第一批自营出口安岳柠檬从泸州港口出发,驶向新加坡。
实现首单自营出口后,华通柠檬已经将主要精力由内销转至出口。李峻峰说:“现在平均每天有2个集装箱货柜发往国外,从去年10月到现在已累计完成自营出口近2万吨,主要销往俄罗斯、西亚、东南亚等地。”
田再泽:
没有政府力推
就没有安岳柠檬百亿产业
田再泽,现任安岳柠檬产业局局长。安岳的柠檬史,全都装在他脑子里,他可以如数家珍地跟人讲上几天几夜。也正因如此,每一个重要的柠檬活动,都需要他出席。
“我和柠檬的缘分是注定的。”田再泽说,上大学时专业学果树,毕业后就分到了柠檬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
后因发展通贤柚,作为技术专家被调到了通贤乡,将通贤柚发展到8万亩左右,一株可以收入上万元。
几年后,安岳县成立柠檬产业局,他又被县委县政府委以重任,抓柠檬发展。
“我和安岳柠檬产生工作交集,今年刚好30年。”田再泽说,自己和安岳柠檬的缘分由来已久。
“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安岳柠檬的百年,就没有今天的百亿产业。”田再泽说。
(本版图片由安岳县新闻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兰祖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我,幼小的心灵里,对农村人的印象只有一个“穷”字:光脚板、补疤衣裳、吞糠咽菜、煤油点灯...
安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安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