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岩缝”争“气”来 蜀南气矿60余年生产天然气上千亿立方米

泸州日报 2019-09-11 09:39 大字

■邱令 黄斌 王超 冯宇 魏来

川南腹地,山峦起伏,天然之气,款款而流。

泸州蜀南气矿调度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11时,该矿常规天然气历年累计生产1117.97亿立方米。这一辉煌数据,展现了蜀南石油人60余年来,对碳酸盐岩开发的争“气”史、奋斗史。

亦老亦新 蜀南隆起

上世纪50年代,从隆昌圣灯山构造打出新中国第一口碳酸盐岩探井隆1井开始,蜀南石油人在四川盆地南部和西南部的5万余平方公里勘探开发区域内,展开了闻名全国的威远大会战、两次泸州古隆起会战,获得的气田和含气构造共74个,1979年创造了年产天然气49.8亿立方米的最高峰,占据四川油气田的半壁江山。

蜀南气田以资源为龙头,深化地质认识和科技进步,精细气藏描述、精准勘探、优选区块、精选井位、减小风险,促使新井综合勘探成功率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气田二次开发。2011年7月12日,安岳地区高石1井测试日产量超过100万立方米,这是蜀南石油人,乃至川油人一个激动振奋的日子。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精彩揭幕,到目前安岳气田高石梯区块已斩获了可观的探明储量,成为蜀南隆起的新气田、新希望、新力量。今年7月,包004-X6井喜获测试日产量64.14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为气矿稳产保效增添了新的助力。

“随着我们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对碳酸盐岩缝洞气藏开发又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蜀南气矿碳酸盐岩缝洞气藏开发也将迎来又一个春天。”与地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蜀南气矿副矿长、总地质师吕宗刚说。

稳产上产长袖善舞

碳酸盐岩开发实质为有水气藏,蜀南气田90%的气井受水之累。对于这个“世界级难题”,如何稳产?

“后期气井产量小、位置分散,气井泡排工艺在自贡片区气田广泛推广使用,效果立竿见影,目前作业区碳酸盐岩气井开发日产达24万立方米。”自贡采气作业区55岁的井口工程师肖明志,对作业区稳产措施进行了言简意赅的阐述,而其中过程却异常艰辛。

站在威虎山上,威远采气作业区生产技术室主任王伟倍感荣耀与责任。威远气田古隆起会战,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整装大气田,创下了年产11.57亿立方米高峰,也留下红村会战的宝贵精神财富。王伟在这片热土扎根23年,是长期通宵守井,吃干粮的“山大王”。如今威远气田仍然有225亿立方米天然气藏在地层水中,如何做好二次甚至是三次开发释放产能,是他思考更多的问题。

目前,蜀南气矿形成了泡排、气举等9项配套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和气举加泡排等成熟的复合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建立了“低排低采、低排高采”的整体治水方式,有水气藏开发序列技术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井9井打补充井井26井,这是‘低部位排水、高部位采气’有力印证,目前两口气井日产4万立方米,历年累计生产天然气10.66亿立方米。”泸州采气作业区油藏工程师简国玉深有体会,科技创新催生“长青树”。

南边风景独好,东边上产犹酣,安岳高石梯震旦系正向着日产450万立方米高点冲刺。“高石梯震旦系气藏高压高含硫,这对加速上产显然是一大绊脚石,我们开展了高含硫气田防腐技术、气田水加注药剂脱硫除臭、气井返排液解堵、井下节流工艺推广运用等科技攻关,破解技术瓶颈。7月底,高石梯区块已投产23口气井,日产气量突破400万立方米大关。”安岳采气作业区副经理曾诚对上产冲刺胸有成竹。

“讲求科学,敬畏科学,依靠科学,目前气矿碳酸盐岩开发生产井162口,日产气达473.7万立方米。”蜀南气矿副总工程师何激扬认为,“科技让气田回‘春’不是梦。”

精细精准破茧成蝶

“10000天!”今年8月3日8时,合江采气作业区分4井中心站值班室墙上安全生产累计牌赫然醒目,站长、党支部书记张华激动地翻起计时牌,他说:“能取得这个优异的成绩,得益于作业区推行属地区域划分到位、工作质量对标到位、落实责任检查到位、追根溯源考核到位的‘四到位’精准管理。”

张华亲历了采气井站颠覆性变迁:由深入现场的人工巡检,到鼠标操控的电子巡察;从纸上的数字符号,到数据的高效应用,场站实现了生产数据全面采集、自动控制重点覆盖,站场视频、图片实时监控和物联网智能管理。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化条件下,蜀南气田传统的“人在站在、站在人在”现场工作模式向“无人值守+电子巡井+远程操控+周期巡护”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也将传统、粗放式的“单井管理”模式向集约、高效化的“中心站管理”精细精准模式转型。窥一斑可知全豹,这正是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和“五定”工作的必然成果。

“洗牌”和“瘦身”,合江采气作业区在蜀南气矿第一个“吃螃蟹”,由原江安、纳溪、合江三个作业区合为一体。

“我们是蜀南气矿内率先完成员工聘任、竞争组合上岗的单位。目前员工队伍稳定,同时作业区推行‘四到位’属地管理模式,在新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更精细更精准。”合江采气作业区经理周进说。

精细到精准,等同质与量的辩证关系。“现场核实+电子巡查深度融合,人员核实电子巡查误差,电子巡查检测人员失误,相互监督,相互依存,相互纠正,每操作一步都是准确无误。”高石梯集气总站“掌门人”陈晓华感慨地说道:“现在高石梯上产,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化条件下开新井,只需2个人1个值班车。”

蝶变效应,最终落脚点是效益,是高质量发展关键所在。蜀南气矿以“五定”为基础,试点“小机关、大井站”模式,大幅压缩机关及后辅编制,8个作业区压缩为6个作业区,建成27个中心井站,碳酸盐岩开发区域富余的40余名人员支援新区。人员大幅减少,在一线生产组织方式升级下“一田一策、一井一法、一题一诊”的经验做法更加精细精准,2018年实现历史性扭亏为盈。

思变,应变,嬗变。西南油气田公司采输仪表技能专家古有聪认为信息化在气田推广运用,需以变应变、管理嬗变,推进气田交替更新、高质量发展蝶变。他撰写的《中心站对无人值守站的生产管控探索》中提出的建立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新的信息化设备操作规程等建议,得到业内人士认同和关注。

如今,蜀南气田碳酸盐岩开发已走过60余年,人事有代谢,莫道青春老,石油人在碳酸盐岩开发中也仅是冰山的一角,在新时代天然气大发展中,它仍然是新生力量,朝着未来不断前行。

新闻推荐

“比心世柠会·当好东道主”市民热身系列活动在安岳启动

环卫工“比心”。本报讯(陶俊伶)“让我们携手共进、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为安岳赢得荣光、实现梦想,举办一届成功、精彩、...

安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