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平方米休息室,温暖农民工回家路

泸州日报 2019-01-30 09:49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独懿

1月28日21时30分,一辆从广东省中山市至泸州的大巴车驶进泸州客运中心站,停在下客区。杨万琼走下大巴,从车厢取出行李,站在原地。“终于到泸州了,现在离家更近了,但是接我们的车要凌晨一点多才到,现在我们该去哪儿?”杨万琼脸上除了兴奋,剩下的就是疲惫和无助。

“我也不知道,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同行的老乡邬光清也无可奈何。

杨万琼和邬光清家住重庆市荣昌区,常年在中山市打工,在大巴车上才认识,都是老乡就结伴而行。正在她俩一筹莫展的时候,客运站副站长黄平上前询问道:“大姐,你们是刚下车的吗?”“对,我们在这里等到荣昌的车,要一点多才来。”“走,我带你们到休息室去等。”随即,黄平就帮她们提起了放在地上的两袋行李。

“别急!”邬光清立马将黄平拦住,因为以前有过被黑车司机骗的经历,她显得格外小心。“放心大姐,我是车站的工作人员。”黄平指了一下胸前的工作牌。

黄平将她们带到了离下客区不远的一间休息室,近50平方米的休息室里整齐的放着三排长椅,取暖器、饮水机、方便面、棉被……早已准备妥当。

走进休息室,杨万琼和邬光清放下行李才算松了一口气。“你们先休息一下,喝杯热水。”黄平将两杯热水递给了她俩,又将取暖器打开放在她们面前。

“真暖和。”看到这一切,杨万琼两人终于踏实了下来。

“坐了这么长时间汽车,一定饿了吧?”正在杨万琼她俩聊天时,黄平又将两碗方便面送到了跟前。

接过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杨万琼的动作反而慢了下来。“泸州人真好,没想到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从来没有这样感动过。”杨万琼眼中开始泛起泪光。

坐在身旁的邬光清见状连忙安慰道:“大姐,我们马上就能到家了。”说到回家,邬光清心里也不是滋味。1994年就到中山打工的她,一直和儿子聚少离多,每次母子见面都显得特别陌生,儿子甚至连“妈妈”都不曾叫过,一直都是直呼她的名字。“每年回家就想多陪陪儿子,弥补一下这份缺失的母爱。”说起儿子,邬光清的目光也有些呆滞。

对于像杨万琼这样常年在外的农民工,回家有着复杂的心情,或是心酸、或是期盼。但此刻她们感受到的是温暖。

就在杨万琼两人休息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23时30分,又一辆大巴车驶进下客区,家住安岳的农民工李明伟拖着行李走进了休息室,刚从深圳回来的他显得一脸疲惫。“饿了吧?”黄平同样将一碗方便面递了过去。李明伟赶紧掐灭了手中的香烟,接过方便面,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真香啊,快两天没有吃热东西了,太感谢了!”李明伟几口就将方便面吃光了。

“师傅,现在已经没有车到安岳了,只能明天一早再走。今晚你就在这里休息,给你们准备好了被子。”“谢谢,太感谢了!”朴实的李明伟除了感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随着班车越来越少,人也逐渐散去,车站附近的商店也都关了门,只有休息室的灯还亮着。

记者离开时已经是凌晨0:30,杨万琼、邬光清、李明伟以及转车回宜宾市屏山县的郝西强坐在休息室里,他们分享着彼此外出打工的经历,畅谈着回家过年的愿望。之前素不相识的他们在这不足50平方米的休息室里却像是温暖的一家人。

新闻推荐

共和乡迎新春联谊欢乐多

本报讯(朱国强邹谋强)1月25日,安岳县共和乡桷店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笑语不断,2019年迎新春联谊活动在这里热闹举行。“...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