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农业局强生产、严监管、创品牌 全力保障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资阳日报 2019-01-17 07:55 大字

蔬菜监测抽样。□本报记者杨佳鹭

近日,记者在雁江区墨池坝元宝山生态禽蛋园艺场看到,一颗颗圆圆白白的鸡蛋一层一层装箱,正准备发往各地卖场。这里生产的鸡蛋已连续五年获“无公害”认证。

近年来,市农业局严格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力地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把住源头安全农产品产出来

在雁江区丹山镇宰山嘴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基地,一大早工人们便在田间忙碌了起来,将成熟的蔬菜采摘装车,一车车运往全国各地……

“这些蔬菜采摘完,我们将对土壤进行消毒。”管理人员宋良军说,从源头进行管控,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就能减少农药使用,从而生产出更加优质绿色的蔬菜。该联社在种植蔬菜过程中,不仅购入优质的种子,还积极研究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引进杀虫灯、推广普及黄蓝板、生物农药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促进蔬菜品质提升。

近年来,资阳市以抓好源头治理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筛选和推广生产性能优、品种质量好的优势粮油、果蔬、畜禽新品种,加大良种良繁良育,提质改善雁江蜜柑、安岳柠檬、乐至黑山羊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质。引进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新品种209个,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强化废旧农膜、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推广“猪-沼-菜(鱼、稻、果)”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推广色板诱杀、生物导弹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节水栽培、水肥一体等种养技术;推行稻鸭共育、秸秆养畜,种草养畜、种养循环等生产模式,遵照种养殖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种养殖行为。

为保障农业投入品质量,资阳市持续开展农资打假、禁限用农(兽)药、兽用抗菌药、“三鱼两药”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农业投入品行为,严格落实农药、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全市2家兽药生产企业、235家兽药经营单位严格实施GMP、GSP规范化管理,对全市1100余家农资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推行“三证”管理,对全市9家饲料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和质量管理规范,定期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开展督导巡查和产品抽检,对不合格产品召回处理,对假冒伪劣投入品依法查处,确保生产流通环节投入品质量,把住清洁生产源头关口。

“严”字当头安全农产品管出来

安全农产品不仅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在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明苑湖水果乐园,由资味协会拥有绿色有机发展理念的会员企业筹建了一个农副产品展销集市——雁资味农夫集市。这里不仅有资阳特色加工产品,还有水产、家禽、蛋类、蔬菜、水果等各类生态种养殖的绿色农副产品。近日,记者在旁边的农产品检测室看到,检测人员正在对采摘出来的蔬菜进行检测。

“我们生产出的蔬菜水果,以及农夫集市里出售的农产品,都会通过检测合格后才销往各地。”管理人员何敬文说。

“除了让业主进行自律检测外,这些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每生产一批都会在该乡镇的农产品安全服务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销售。”市农业局相关人员说。资阳市农业部门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开展监督性监测;所有乡镇建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开展风险监测;28个种植业生产主体配备农残速测设备,开展自律性检测;32个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建立农药残留快检室,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监测。

同时,资阳市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条,紧紧抓住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种植养殖、畜禽屠宰等关键节点,制定了《农业投入品流通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畜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制度》《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事件处置工作制度》《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督办制度》等26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办法,提出严格的管理要求,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体系,用管用的制度来规范生产经营主体行为。

制度制定后,从“严”字做文章,“严防、严控、严查、严检、严打”。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设立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大队)、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建立农残快速检测室。配备市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人员、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各类食用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执法取证设备,聘请村级协管员。建立“资阳市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在市级设立一级指挥中心,在县(区)设立二级指挥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三级监管站,在村(社区)设立四级监管点,在全市布下了食品药品监管的千里眼、顺风耳。全面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全市农业、食药、工商、质监、公安部门各司其职,市、县(区)、镇(乡)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件件任务落实到人。市政府制订《资阳市食品药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鼓励各方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建立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开展专项整治,对涉嫌犯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做到查处一例,教育一片,震慑一方。

品牌打造安全农产品品牌创出来

各县(区)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双安双创”,以创建促规范、以创建促辐射、以创建保安全;市政府印发《关于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2015年以来,资阳市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1个(安岳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1个(雁江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24个、“示范街道”4条,市级“食品经营示范店”“放心肉菜超市”23家。近期,雁江区和乐至县相继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级技术核查,即将获得省政府授牌。

市政府出台11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申报认证“三品一标”产品,全市通过无公害种植业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认定面积307.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达到17.4万吨,绿色食品年产量4.1万吨,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3万亩,带动产品实物产量达到7575.1吨。

实施“资味”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三品牌战略”,将“资味”品牌纳入“省级区域品牌”打造,重点培育提升鑫粮仓、童欣油桃、中和小龙虾、帅青花椒等53个优势农产品品牌。雁江蜜柑、安岳柠檬、周礼粉条、通贤柚、乐至白乌鱼、天池藕粉、乐至黑山羊等7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资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7个类别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安岳柠檬区域品牌价值达173.61亿元,进入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全国10强,雁江蜜柑进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

目前,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四川著名商标10个、四川名牌5个、中华老字号1个、四川老字号3个。全市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5个,绿色食品31个,有机食品2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稳步提升趋势,2018年农业部门种养环节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9.4%,“资味”品牌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新闻推荐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候选名单补充公示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评选推荐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资委办〔2018〕118号)精神,经各地各有关...

安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安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