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油气矿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阔步前行

遂宁日报 2018-12-06 11:55 大字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1992.8-1999.8) 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1999.9至今) 10亿立方米年产能试产净化装置 石油工人工作对比图 地质人员研究讨论磨溪气田方案 原油上产30万吨报告会 90年代拉运原油的罐车 扩建中的磨溪天然气净化厂 龙王庙净化厂鸟瞰 2016年年累产天然气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开放是风,改革为潮。宏大的国家梦想在国民的奋斗中慢慢生根,激荡的时代大潮在个人的进步中澎湃向前。改革开放40年,川中油气矿已成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决胜300亿战略大气区、打造中国石油西南增长极不可或缺的力量。川中石油人将不负历史所托,朝着建设业内一流千万吨级油气矿迈进!

发展

迈向千万吨级新征程

——从改革开放看川中油气矿发展

川中,曾是梦开始的地方。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大会战发起于此,却始于梦想,终于认知。

川中,是石油梦飞翔的热土。磨溪经验、广安模式、龙岗速度、龙王庙纪录、高磨效率,厚积而薄发,让几代石油人一偿夙愿。

谋篇布局发展新高度,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川中,迈向千万吨级新征程。

30万吨,厚植发展土壤

从会战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面对世界级复杂难采油气藏,川中石油人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寻求油气资源上的突破,但限于认知水平和油气技术的局限,举步维艰。

转变,借势于改革开放。在“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年代,川中油气开始了艰难的闯关夺隘之路。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油气开采要‘先吃肥肉’”,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命题下,川中石油人冲破思想和技术的束缚,遵循“油气并举”的方针,打响了“会战磨溪、上产莲池,发展川中、增储上产”的攻坚战。

1992年,改革开放驶入快车道。东风吹、战鼓擂,川中在集团公司“石油特区”的优惠政策下,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用5年时间,在1997年实现了油气当量迈上30万吨新台阶的奋斗目标。

这一战,打赢的不仅仅是产量,更让川中石油人相信:人心齐,泰山移!

3000万方,筑牢百亿根基

伴随着稳老区、扩磨溪、建广安、攻龙岗、战合川的步进,在磨溪嘉二气田、广安须家河气田、合川须家河气田、龙岗礁滩气田4大主力气田之后,川中迎来一个崭新的时刻。

2012年8月,随着磨溪8井在龙王庙组钻获高产气流,川中天然气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岩整装气藏——龙王庙组气藏横空出世。

几代石油人的梦想正逐渐实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5+2”、“白+黑”作息时间,在实现工程建设“三高”“四个一流”“六化”安全环保“三零”目标的同时,仅10个月就建成了10亿立方米/年的试采工程,15个月建成了40亿立方米/年的开发地面工程,并按时安全一次投运成功,创造了中国天然气快建快投新纪录。

川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日产天然气超3000万方,并不断创造新高;连续两年累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筑牢了百亿气区根基。2017全年,油气当量达到902万吨,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百亿气矿和西南油气田首个年度油气当量突破900万吨的油气生产区。

川中石油人用“百战攻坚、气贯长虹”的攻坚决心,书写了一部彪悍的川中石油史。

不忘初心,决胜千万吨级

“鼓足干劲,把川中石油迅速大量地开采出来!”先贤重托,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固守能源疆土,扩张能源版图。“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川中油气矿豪情万丈,迈向新征程。

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气藏二期开发地面工程建设(高磨二期)如火如荼:年处理20亿方规模净化厂,新建及扩建集气站6座,外输首站1座,单井站33座,新建管道近300公里……,这一切,要在2019年12月30日之前全面建成投产。

时不我待。从事集输工作人员带头坚守现场,从事技术设计工作人员带头驻守现场,从事安全环保工作人员带头严守现场,从事物资保障工作人员带头蹲守现场,从事后辅保障工作人员带头跟进现场。在“四守一跟进”工作模式下,川中油气矿重装上阵,再次吹响攻坚号角。

决胜千万吨级,川中未来可期。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跟跑者变成引领者;油气勘探60载,川中油气矿已成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打造西南增长极不可或缺的力量。

“撸起袖子加油干!”,川中油气矿将不负历史所托,跻身业内一流,剑指千万吨级油气矿,再创辉煌!

(赵阳春全媒体记者杨柳)

讲述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1989年出生的我,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因父亲工作的缘故,我们一家住进一溜青瓦房的石油大院分配房。分房那时,父亲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短、资历浅,只分到一间砖砌小屋。一张木床、一张弹簧床外加一张桌子,这便是小屋的全部配置,这里承载着我童年所有的幸福时光。

记忆中,小屋前有一个很高的水龙头,正下方有一个水泥做正形的水槽。每日清晨,一个大院的人陆陆续续拿着漱口洗脸器具,一路排开,叮咚作响,牙齿边残留的是冷酸灵牙膏的清香。送鲜牛奶的大爷推着三轮车出现在大门口,我端着搪瓷盆蹦蹦跳跳的跑去,小心翼翼捧回来,吹着那层薄薄的奶皮。

小时候的我,无忧无虑地在石油大院里成长着。白驹过隙,转眼间便跨入21世纪,全国各地都开始集资建房,父亲所在的单位也不例外。正在建设中的小区环境宜人、房屋构造紧凑、通风采光极棒。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认真分析了顶楼与底楼的利与弊后,父亲毅然选择了底楼,这一住便是十多年。

2008年,我从北京当兵退伍归来,分配到川中油气矿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参加工作。工厂远离市区,每天需耗时半个小时的车程。第一次进入工厂,作为一名学徒,每天完成着师傅嘱咐完成的任务,捧着流程图梳理装置各条管线。当时,一个班全加起来都不到10个人。

我们是2000年后来到工厂的第一批转业退伍军人,上一届是1999年分到厂里的技校生,再往前便是1992年建厂元老级别人物,都是在净炼化行业工作多年的“老革命”。在他们的神情里,流露出一种驾轻就熟的自信,让我这个刚进厂青工无比羡慕,因为我连最起码的流程都还没有吃透。

好在我身边的人很乐意帮助我。2009年,工厂投产修建一列日处理量可达50万方的净化装置。那年的经历,对于我以后的工作、生活、态度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白天和老师傅跑现场,观察各设备设施内部的结构。夜幕降临,向老师傅请教在专业上存在的疑问,认真记录下每日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

这座钢铁丛林,在日月星移中拔地而起。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也在时间的洗礼中慢慢沉淀,变得厚重起来。

随后几年,工厂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新面孔的技校生,他们好似新鲜的血液,学习着专业技能知识,壮大着工厂专业技能人才队伍。2013年,工厂一线班组人员达到巅峰值,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当年,工厂仅用了短短10个月的时间,就新建了龙王庙300万试采装置。建成那天,我在建设场地中奔跑着,汗水洒在这片热土上,身上的知识翅膀带我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

现在,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拥有了代步汽车,住上了大房子,有一份工作,出门可以只带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所有支付。

电脑音响里,悠悠地传来东方红的旋律。歌词里,描绘着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美好景象。我伫立在窗前,看着繁华的城市,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袁野全媒体记者杨柳整理)

掠影

新闻推荐

社区戒毒人员微信“送”红包民警拒收

□李冬梅“叮叮叮”,安岳县公安局镇子派出所民警刘翔宇的电话响了起来。接起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名有吸毒史的人员,现...

安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安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