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资阳40年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胡佳音
岁月如歌,站在时代发展的节点回望,有着抑制不住的感叹。
40年来,随着不断推进的乡村振兴步伐,资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一个个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的兴起,折射出资阳“三农”发展好图景,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资阳实践。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农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村民张大爷喜笑颜开。他说,17年前,晏家坝村曾是保和镇最差的村,如今已经变身为AAA级风景区,蝶变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他家除了种植蔬菜水果外,还开起了农家乐,家庭收入持续攀升。
晏家坝村的巨变,只是资阳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步履坚实活力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资阳设地建市20周年。20年来,资阳农业农村发展步履坚实。
设地建市以来,资阳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自2003年起,连续15年出台推进“三农”工作的意见。
2003年—2009年,以“现代畜牧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题,陆续出台了畜牧业“千万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种养业互动循环发展、以现代畜牧业为突破口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政策文件,推进了农村产业快速提升。
2006年—2011年,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陆续出台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新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文件,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提升。
2012年—2017年,以“农村改革创新”为主题,陆续出台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文件,有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017年,全市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60.4亿元,是1998年的3.95倍,总量基本稳定在全省第12位。
2005年,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8部委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先后获得全省发展现代畜牧业试点市、全省金融安全发展示范区、农行总行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市等称号。
显著变化看亮点
设地建市20年,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突出——
现代畜牧业支撑作用增强。通过实施畜牧业“千万工程”,大力发展以生猪为支柱和山羊为优势的外向型畜牧业,创新了 “六方合作+保险”运行机制、 “三级良繁+合作社”生产方式、“生态养殖+绿色种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丘陵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路子。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资阳市视察调研,要求“有关方面认真总结推广资阳的经验”,国务院办公厅将资阳市发展生猪生产的经验在全国推广。省委、省政府将资阳市作为全省率先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三个试点市之一。引进了温氏集团、正大集团等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279个,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个。2017年,全市出栏生猪313.16万头、肉羊151.16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11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
粮油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千方百计稳定粮油生产,形成了遂资眉优质粮油蔬菜产业带及安岳元坝、乐至宝林、雁江丹山等30个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布局。2017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67%,较1998年的67.21%提高了30.46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自2009年来实现“九连增”,2008年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省政府产粮大市奖励,雁江区、安岳县多次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及柑橘、柠檬等精品水果产业,重点打造以雁江、乐至为主的100万亩绿色蔬菜发展区,积极建设以安岳为核心的70万亩柠檬发展区和以雁江为核心的30万亩蜜柑发展区,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建成优质蔬菜基地93万亩,水果产量达73.22万吨。雁江区建成蜜柑基地23.5万亩,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柑橘基地。安岳县建成柠檬基地54万亩,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单一品种规模最大的基地,柠檬产量占全国的83.6%,“安岳柠檬”品牌价值173亿元,居全省第一、全国初级农产品十强。乐至建成优质蚕桑基地13万亩,蚕茧产量实现5000余吨,是全省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第二强县。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初步建成雁江中和、安岳龙台、乐至中天3个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规模以上农产品及食品饮料企业100余户,形成肉食品、粮油、水果、调味品、饮料酒水五大产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安岳县和乐至县为国家级、雁江区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安岳县、乐至县为全省新产业新业态创建示范县。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乐至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成功创建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并成功纳入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创建名单,安岳县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共创建雁江老龙潭、安岳宝森、安岳现代林业、川中林业产业园等4个省级现代农(林)业示范园区。
农村基地设施明显改善。农村交通方面,到2017年,全市已硬化农村公路8834公里,实现了100%乡镇、100%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水利设施方面,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关刀桥水库等资阳人民期盼了半个世纪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资阳成为全省第一个所有县(区)列为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试点县的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成功列为全国示范试点市之一,全面解决了224.3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林业生态方面,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4.54万亩,累计增加森林面积115.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8%。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林业项目连续20年进入前三名,2006年、2012年、2017年被省政府授予“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称号。
幸福美丽新村加快建设。2009年至2012年,围绕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和村落民居风貌整治、特色产业连片规模发展三大重点,建成雁江晏家坝、安岳石思路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2014年以来,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76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8.4%。2016年以来,建成省级“四好村”177个、市级“四好村”363个,创建国家文明村镇9个、省级12个,雁江晏家坝、安岳花果村和乐至清水村被评为“首届四川百强名村”。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670元,比1998年的1722元增长了8.52倍,总量排位从1998年的第14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6位。到2004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分别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238元、2443元。
农村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农村低保从无到有,标准逐步提高。2000年,农村低保在雁江区试点,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人数由最初的2285人增加到2017年的87050人,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42元提升到2017年的275元。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2010年10月实施新农保试点,2014年全面完成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整合,较全省其他市州提前一年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完善,2016年资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对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三项制度的整合工作,开创了“城乡全覆盖、缴费可选择、待遇较均衡、政策可衔接、监督更规范”的新局面。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
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突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集体财产权等农村产权基本实现应确尽确。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托管、反租倒包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93万亩。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开展省、市级试点村集体经济改革,创新推广“村党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产业股份合作社”模式,实现了“流转变入股、经营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14户。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合组织3524个,农民专合社联合社8个。创建国家级示范农民专合社17个,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社79个。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584个,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9个。
未来乡村振兴之要
40年发展成就辉煌,未来之路怎么走?市委农工委负责人给出了资阳答案——
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施农村产业提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升“三大行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现代社会治理、现代农业经营、乡村振兴保障“五大体系”,加快建设全省丘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成渝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居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项又一项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相信随着农村改革发展部署的一一落实,资阳将继续兴起农村改革发展新热潮,进一步开辟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秦文端)近日,安岳县妇联在文化镇隆恩村,开展省级示范“妇女之家”项目“幸福使者·母亲课堂”专题讲座——“爱在...
安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