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坟村变迁记从“后进村”贫困村到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
●向荣
纵横交错的村道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川北民居、郁郁葱葱的产业园区,辛勤劳作的村民,金秋时节,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过去的“后进村”、贫困村到如今的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该村第一书记弋平功不可没。2015年6月,南充经开区规划建设局综合股股长弋平被派到阁老坟村担任第一书记,让这个穷山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要想富 先修路
交通不便、产业空白,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14人,住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瓦房,是嘉陵区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这是2015年前阁老坟村的状况。
“要想富,先修路”。弋平到村后,立即请来专业机构对阁老坟村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航拍。结果出来后,弋平又一头扎进办公室,关起门来整整研究了3天。3天后,一份思路清晰的扶贫规划摆在了村“两委”班子的桌上。村民代表大会也赓即召开。
在这次村民大会上,弋平提出要修建一条环山旅游公路。村民们议论纷纷,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认为这个新来的年轻人是个“愣头青”,做事不靠谱。
“要致富,先修路!阁老坟村资源禀赋较好,但就是道路不通。”弋平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产业发展规划图说,建好环山旅游公路,可以把村里的山平塘、阁老坟、经果林串起来,沿线较为平坦的土地上可以发展特色产业,搞庭院经济,建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一番激烈讨论,最终,全体参会人员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修路方案。
说干就干,不到3个月时间,一条4.25公里长的环山旅游公路就呈现在村民面前。随后,弋平又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00万元,新建了10公里组道、19公里入户路,实现了水泥路通组率100%、入户率100%。村道公路边还安装了120盏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陈晓文长期在外务工。2016年春节回家,当班车缓缓驶上村里的水泥路时,陈晓文以为坐错了车,大呼:“师傅,停车!我是阁老坟村的,坐错车了!”车上的村民顿时捧腹大笑:“陈晓文,这是弋书记带领我们修的致富路!”
兴产业 促脱贫
路通了,摆在弋平和村“两委”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发挥好环山旅游公路的作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弋平请来市农牧业局和农科院的专家把脉问诊,并先后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贫困户到安岳、西充、苍溪等农林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取经”。参观学习回来后,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确定发展短期生态有机蔬菜和中期经果林两大产业。
在短期产业发展中,阁老坟村引导和培育致富带头人,采用“帮扶单位+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新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按季轮种瓜果蔬菜。53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周转金或土地等方式入社,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余元。在发展中期经果林产业中,引进东升、青春、宏景、晨晖等农业公司和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油茶、翠冠梨、柠檬等产业。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让全村人均增收1600余元。
“以前我家就我一个人打点小工,每年拿到手的还不到1万元。”贫困群众陈修来说,去年入股合作社后,他和老伴就近在园区打工,每年轻松收入2万元。
据介绍,截至2017年底,阁老坟村累计脱贫47户、19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3%。
“种”文化 提精神
村民富起来了,村子美起来了,弋平却丝毫没有停下来歇歇脚的意思。他带领村“两委”深度挖掘阁老坟村的历史文化精髓,大力弘扬宰相文化、孝悌文化、耕读文化,引导群众创办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更富、村庄更美、文化氛围更浓厚。
2017年,阁老坟村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同年,该村又获得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称号。弋平也因成绩突出荣获南充市优秀第一书记称号。今年春节前夕,在弋平的精心策划下,一场“感党恩———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该村举行,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和栩栩如生的传统剪纸技艺,引得10余家中省市媒体争相报道阁老坟村的新面貌、新气象。
“如今村子虽然退出了,但还有6户贫困户的‘帽子’没有摘掉。”弋平丝毫不敢懈怠,又投身到新一轮消灭贫困的战斗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胡佳音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燕桥模式”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房前屋后是果蔬用地和硬化院坝、休闲娱...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