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军: 60岁的月光族教师坚守村小47年
主要事迹:
秦可军,男,生于1953年7月,汉族,中共党员,资阳市安岳县两板桥镇僧亭村小学负责人。
48年来,他一直扎根于川渝边界的偏远村小。他曾多次拒绝到中心校任教,三次拒绝进县城当公务员。他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常年为学校和学生四处奔走,争取项目和募集公益善款,为家乡修通一条长5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彻底解决多年来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还借款11万元修新教学楼。他免费给全校学生发放六套校服,每年为全校学生免费发放书包、鞋袜、手套、围巾等学习生活用品,并将自己每月工资的大部分用于改善学生生活和教职工食宿,60多岁的他是一名光荣的“月光族”。平凡的他在学生们赠送的“六十花甲花宏开,精心教学育英才。呕心为民建公路,民众心中乐开怀”字画中是那样的可亲、可敬、可爱。
3次拒绝进县城当公务员
1971年9月,17岁的秦可军回到两板桥镇僧亭村小学担任一年级教师。这是安岳县最偏远的乡村,离县城有72公里,离两板桥镇也有7公里远,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双柏村接壤。2018年,是秦可军在僧亭村小学教书的第48个年头,退休返聘的第5年。
上世纪90年代,秦可军有3次进入安岳县城工作的机会,但他一一拒绝了。“我舍不得自己的学生。”秦可军说,他自认为并不适合当公务员,更适合做一名教师。
秦可军48年内几乎没有离开过僧亭村,平时上课风雨无阻,寒暑假则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在修路修学校。“48年从来没有休过假,没有出去旅游过。”秦可军说,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成都,是去参加一次报告会。
育德胜于授知识
秦可军认为教育学生,教学生会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努力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行。他所教过的学生中有92名考上大学,其中不乏考入北大等高等学府。
走进僧亭村小学,当推开学校那扇木质大门时,一条被踩得精光但干净整洁的石板通道出现在眼前。在靠近通道的左边,一间挂着“换鞋室”牌子的老房间格外引人注目。走进一看,四个鞋柜分别摆放在房间四边,每个鞋柜里都整齐地摆放着鞋子,有很多鞋子的样式还一模一样。
“这些都是学生来上学的时候换下来的鞋子。”秦可军说,以前上学路的基本都是泥巴路,学生来上学特别是下雨天,鞋子上的泥巴很多。为减少学生打扫卫生的劳动强度和培养他们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2005年开始,秦可军便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双干净的鞋子放在换鞋室,专门供学生在校园内穿。每位学生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换鞋室换鞋,然后进教室;放学后,每位学生要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到换鞋室换鞋,然后离开学校。这一习惯已经延续了十多年。
“现在校园就算一个星期不打扫都可以保持整洁。”秦可军一边向笔者介绍,一边带笔者参观校园,包括角落。笔者在校园里转悠了一圈,发现整个校园干净整洁,地上看不到任何纸屑垃圾,墙上没有一点乱涂乱画。教室里课桌一行一列整齐摆放,课桌上书本、笔袋等学习用具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笔者不禁感叹:在这山清水秀的偏僻村小,在可亲可敬的秦可军老师的带领下,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非常懂事乖巧。
60多岁的“月光族”
秦可军是一名热心公益的人,这么多年来,他不断为乡村学校和学生奔走,为学校募集课桌,为学生募集学习生活用品。2015年,他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四处募集公益善款,终于为家乡修通了一条长5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接通了与大足交界的柏油路,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很多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16年,他又筹资接通村道到学校的长100米、宽6米的水泥路。他不但为自己所在的村小募集物资,甚至还把自己募集到的物资送到临近的村小去改善他们的教学生活环境。
秦可军把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在了改善学生生活和教职工食宿上。由于学校太偏远,所有老师吃住都得在学校,一周才回家一次;学生中午也在学校吃饭。为了给师生准备好可口饭菜,秦可军每周都亲自到街上购买蔬菜和肉,还聘请一位阿姨专门做饭菜。2016年至2017年,秦可军自己掏腰包支付师生生活费。为了出行方便,为了师生每天能吃到新鲜的蔬菜,秦可军62岁时还去考了驾照,每天都开车去30公里外的大足给师生买菜。
教师蒋小艳说:“秦老师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把我们教学工作之外的生活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他怕我们年轻人工资低不够花,每到月中旬就会问问我们还有没有钱,如没有,他主动借钱给我们。”正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来,秦可军没有存款,还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秦可军说,现在子女生活条件都不错,虽然他还是“月光族”,但家人都很支持他。儿女还专门出钱给他买了车子,方便他平时出行和办事。
作为学校负责人,上学期间,秦可军每天都忙于教学和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生放假,他也会时不时到学校照看一下花草树木,打理一下卫生。
在教学生涯中,秦可军有不少调离僧亭村小学或者转行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说,他很喜欢教师这份职业,也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他怕自己不教书了,学生会被并到镇上去,那样村里的90多名娃儿就要每天走六七公里路去上学,不想看到他们那么辛苦。
好人寄语:“我舍不得我的学生,也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怕自己不教书了,学生会被并到镇上去,那样村里的90多名娃儿就要每天走六七公里路去上学,不想看到他们那么辛苦。”
道德点评:近50年光阴,青丝变白发,可亲、可敬、可爱的他已成为川渝边界村小的磐石,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将一批又一批学子送达理想的彼岸。(据四川省老龄委)
新闻推荐
“请问新生儿如何买社保?”6月13日,网友“张,林子”在资阳网(http://www.zyrb.com.cn)网络问政直通车栏目下的“我有话对雁...
安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