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竹立德修身 格竹致知育人——安岳李家镇初级中学“竹品兴教”有特色
学生们对竹编技艺兴趣浓厚。□吴双桂 本报记者 李远雄
格竹致知斋,谋定而厚发。在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随处可见有关“竹”元素的布置,竹的文化、竹的诗词、竹的装点、竹的艺术作品……整个校园处处彰显着“竹的韵味”,步入其中,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近年来,李家镇初级中学依托该镇传统的竹编艺术,按照“竹品兴教、励学育人”的办学定位,着力于打造以李家竹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竹编非物质文化技艺在校园内传承并发扬光大。
因地制宜
潜心打造“竹文化”
作为传统的竹编之乡,李家镇竹编技艺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李家镇初级中学把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竹的虚心直节精神内涵相契合,把竹文化的“外塑于行、内化于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宗旨,因地制宜地用竹元素来装点和美化校园,实现了地域文化、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三者的高度统一,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竹文化氛围。
来到李家镇初级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门外墙上镌刻的一首由学校老师撰写的诗文《尚竹赋》,细细读来,别有一番韵味。步入校园,迎面而来的“竹品兴教、励学育人”八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校园内,一颗颗翠竹挺立,花园里、楼梯间、教室里……精心布置着有关竹的书法、绘画、版画、竹编作品让人赏心悦目,整个校园无不彰显着竹的韵味和竹文化的印记。
“竹文化不光要外塑于校园的具体形象之中,更要深入师生的内心深处。”校长邓彪说,为此,学校制定了“尚竹立德、格竹致知”的校训,确立了“竹品兴教、励学育人”的办学理念,将竹的精神内涵融入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校本课程之中,让“虚怀有节、志在云天”的竹的精神深入到师生的内心深处。
传承文化
竹编技艺显特色
竹的文化融入教学,竹编技艺搬进课堂。作为传统的竹编之乡,学校还依托少年宫建设,专门开设富有本土特色的竹编课程,由学校老师和外聘辅导员专门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将竹编非物质文化技艺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自2015年开始,学校整合师资力量,自编教材讲义,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教学,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兴趣课分为艺术组和生活组进行竹编集中授课,并在每周一周二和周四下午活动课时间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在竹编兴趣教室里,记者看到,由老师和同学们制作的竹编制品分类陈列,有制作精美的竹编文字和竹编图画等作品,也有编制精巧的背篓、竹篮、筲箕等生活用品,其中一幅制作精美的《八骏图》竹编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课堂上,数十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分组编制着竹编作品。“选择竹编兴趣课,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爱好,更是为了传承我们李家的竹编文化。”该校初二年级的陈珍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已能独立完成竹编文字作品的创作。
竹编课程开设以来,李家镇初中始终坚持以优化竹编校本课程为载体,以传承竹编非物质文化技艺为目的,以开展竹编课题研究为引领,不断整合师资力量,扩大竹编文化影响,逐步形成了以“李家竹编”为亮点的“竹文化”特色学校,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记者手记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曾经久负盛名的安岳竹编不得不面临尴尬的境地。这一情况引起了安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举措予以保护和传承。
把竹编文化融入学校课堂,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转化为民间技艺传承,走出安岳竹编非物质文化技艺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让久负盛名的安岳竹编在历史的浪潮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重新焕发昔日的荣光,从娃娃抓起,不失为有效之举。
新闻推荐
安岳县法院发出的第一封离婚冷静通知书(安岳县法院供图)——四川省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观察(一)曾晶菁本...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