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周:网上追凶的“大数据”刑警
杨周与学员们分享运用大数据破案的经验本报记者蒋京洲文/图
在全省战训基地的讲台上,有这样一个教官——他利用手机APP教学资源,引入微课、问卷星、H5等教学方式,还利用时下新兴的“弹幕”方式和学员进行课堂互动;在位于川东的安岳县城,有这样一名刑警——他利用警务大数据服务破案,和同事一起构建的“O2O类案侦查机制”,让情报信息研判变得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他们打击刑事犯罪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他就是32岁的安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杨周,从事刑侦工作12年来,他将自学的IT知识运用到工作中,通过情报研判破获刑事案件2100余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747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如今,他又以教官的身份,将自己运用大数据破案的经验传授给全川民警,辐射甚广。
“黑科技”教官新潮教学大获好评
2015年,杨周被选聘为全省公安系统战训理论教官和全省信息化实战教官。从刑警转变为教官,他深知“办得好案子未必能讲得好课”。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重担,让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杨周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讲出让学员听得进、听得懂的课程。
为此,他积极拓展思路、改进方法,运用自身对当下信息技术的敏锐嗅觉,将“互联网+”教学带入公安战训的课堂。在方式上,杨周使用互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员对于课堂的反馈可以以实时“弹幕”的形式在电子白板上显现;同时,他还利用每次开课前的时间,通过“问卷星”等形式采集学员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设计出新颖有趣,富有时代精神的课堂环节。
杨周表示,“战训教学不同于学校授课,我们需要对不同警种、不同基础的几百名学员进行‘普警培训\’。正是基于此,课前了解学员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很有必要。”
杨周的课程大获学员欢迎。除了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成就,他总结提炼的《情报信息类案经营研判法》获全省推广,撰写的《情报研判巧破无名女尸案》和《重点人员跟踪分析研判法》分别被评为全省“十佳精品案例”和“十佳优秀技战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全省刑侦民警的信息研判水平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大数据”刑警信息海洋锁定真凶
杨周最擅长的,就是利用警务大数据服务进行破案,足不出户运筹帷幄之间,却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在互联网上繁杂的信息流中,嗅出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将其一网打尽,这就是杨周作为刑警的破案方式。
2015年3月5日,安岳县一个偏远的乡村中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现场除了几块血迹斑驳的石块,以及女子随身携带的一些洗漱用具、方便面等物,没有任何能证明死者身份的物品。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案件侦查一时陷入僵局。
杨周临危受命。接到任务后,他反复翻看案卷。她是谁?谁又对她痛下毒手?动机何在?一个个疑问,在脑海里诞生、萦绕,而又飘散。突然,现场散落的物品引起了他的注意。“死者可能是外地务工乘坐火车返乡的农民工!”杨周建立了大胆的推测。通过信息系统对全国铁路乘车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比对,当天晚上死者的身份就得到了确定。同时,他判定与死者同行的男子刘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如此一来,这起看似毫无证据的凶杀案的嫌疑人浮出水面。
12年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杨周告诉记者,能够快速准确地侦破这些案件,得益于他和同事们创新构建的“O2O类案侦查机制”,让情报信息研判变得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他们打击刑事犯罪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杨周介绍,“O2O类案侦查机制”是指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区域内某一类案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从中提炼出具有趋势性、规律性、对策性的情报信息,综合运用多项侦查措施,分类打击刑事犯罪,目的是在信息化指导下降低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益。”
从警12年,杨周战功赫赫。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2次,获嘉奖9次,2013年被表彰为全省“百名信息应用能手”,2015年获全省刑侦信息化比武一等奖,2016年入选全省打击电信诈骗案专家人才库和刑侦情报研判专家人才库,2017年被提名为“全省十佳刑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礼芹)近日,“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评价会在安岳县人民医院举行。资阳市组织专家遵循“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对该成果进行...
安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