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母亲的蕉叶粑

资阳日报 2017-11-01 08:12 大字

□代蒋

我工作后定居在成都,而母亲常年住在安岳县一个老镇上。现在,我越来越发现,每次我吃着自己做的或从农贸市场买来的芭蕉叶粑,品尝到的却是和母亲在一起的温馨时光。这种感觉今天越发强烈。

换句话说,如今的蕉叶粑虽然没了以前的“美味”,但在我心里,却产生了更浓郁的亲情,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蕉叶粑,当然得讲讲原材料:麦子。或许城里人会把麦子和韭菜混淆,只有经历了麦子从播种、发芽、出穗、到收割,从严冬到春夏之交,从种子到沉甸甸的麦穗全过程的人才会弄清楚其中的区别,才能有收获成果的喜悦。麦子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口粮。

年少时,常跟随母亲去村里的加工房做挂面。先用蜕皮的机器剥离麦子外表的麦麸,接着将麦子的白色胚芽部分研磨成细腻的面粉,然后再加井水和匀面粉,最后倒入压面机压制成挂面。加工房院坝里,成排成排晾晒的挂面随风摆动,像倾泄的瀑布,也像万条垂下的银丝条。

我会央求母亲多留些面粉回家蒸蕉叶粑吃,母亲虽有不舍,但也对我疼爱有加。

农村的生活十分简单,早上大多是泡菜下稀饭。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稀饭,例如红薯、南瓜、绿豆、青菜稀饭等。中午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顿饭,也是干农活下力气人的全部能量补给。所以中午,不论谁家都不会再吃稀饭,一定要煮干饭。用乡里的话说:“三碗稀饭,一泡尿”,要是谁家请人帮忙干农活煮稀饭招待,肯定要被从坡上骂到坡下。

至于蕉叶蒸粑,不仅可以当做早餐稀饭的绝佳伴侣,也可以带到坡上,作为午时临时充饥良品。儿时看母亲忙前忙后地做蕉叶粑,于是记忆里便有了做蕉叶粑的基本技术。

近来妻子分娩不久,月子里吃的禁忌太多太多,我便自己动手做甜酒(醪糟)。前天无意中想起了母亲蒸的蕉叶粑,于是我跑去市场买好面粉,回来就捣鼓着和面。但要蒸出母亲那样的蕉叶粑的味道,酵母是关键。醪糟成了酵母的最佳选择,米饭在酒曲的催生下,滋生出了数以万计的酵母菌,而酵母菌是蒸蕉叶粑不可缺失的原动力。

我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梦想,但对于想要做到的和想要完成的事,就一定要倾尽全力去做。因为,这是对母爱、对儿时的记忆。

新闻推荐

市妇幼保健院牵手华西二院一年来 群众就医感受更加好

本报讯(记者曹礼芹)近日,市妇幼保健院·雁江区妇幼保健院与华西二院在成都进行了医疗合作事宜洽谈,总结一年来双方的合作情况,就继续深入合作进行了洽谈。2016年10月11日,雁江区政府和华西二院正式签订...

安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安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