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空壳村”摘掉“穷帽子”
合心村集体经济示范园一角。 秦建华 摄
□陶俊伶 本报记者 左杉
“有了柠檬、柑橘、丹参、稻田鱼等项目,要不了几年,村里肯定大变样。”7月13日,安岳县东胜乡合心村的大雅1号柑橘地边,东胜乡党委书记陈庆看着长势喜人的柑橘苗子,掩饰不住喜悦。
合心村的变化,是安岳县在农村大力破解难题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岳县以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试点县为契机,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探索多种发展路径模式,有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352元,全县472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空壳村”比例由86%下降到16.5%。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民
“没有上级的大力帮扶,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的步伐不晓得要慢多少。”合心村村主任周训斌说,在找准果蔬产业和稻田养鱼项目后,合心村紧抓扶贫帮扶机遇,整合了各类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安岳县创新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在贫困村探索将涉农项目资金量化折算为股金,让农民当股东,破解贫困群众缺钱发展产业难题,推动农民和集体抱团发展,共同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7年上半年,全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700余万元。
在李家镇双石村集体鱼塘,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岸边的遮阳长廊保护着垂钓者不受日晒雨淋。“我们采取村集体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将财政产业扶贫资金69.3万元以股份方式量化分配到73户农户,按照每股500元的标准配股,共同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双石村村主任李知冬介绍,利益分配上70%作为贫困户按股分红收入,1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15%作为村级公共设施维护金。2016年,贫困户1股收益近300元,户均增收近1900元。
资源变资产 放活经营权
郁郁葱葱的葡萄园里,大串葡萄已经开始采摘,产生经济效益;在水产养殖基地,梯田状的鱼塘与周围的房屋、青山有机融合,构筑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这是7月13日,记者在石羊镇西坝村看到的美丽风景。该村依托 “山”“水”“田”“林”做文章,由村集体盘活闲置资源投资、贫困户参与经营管理,大力发展有机柠檬、生态葡萄等特色产业。
如何解决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物质装备缺乏难题?安岳县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到了解决办法。该县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支持引导村集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取资源有偿转让、承包、租赁的方式,把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变为经济优势,切实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全县通过加强村集体对存量资产资源的管理,为全县集体经济增收近2000万元。
“我们投资购买小型水稻收割机2台,选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机械收割技能培训,通过村集体出设备、贫困户经营的方式,机收费用以水田每亩240元、旱田每亩180元标准收取,所得收益按村集体40%、参与贫困户60%的方式进行分配。”谈起村集体经济,西坝村第一书记郭世伟如是说,去年一季收割下来,村集体实现收益2万元,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赢发展。
村集体+企业 农民当业主
今年6月,岳源乡宝林村与四川一家科技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意向协议,该公司预计将投资3亿元人民币将宝林村打造为集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旅游、乡村养老、农村电商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017年,安岳县制定《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探索多方利益共同体共谋发展的新路径,扶持村集体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 “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民”利益联结模式,引导支持农民经营家庭农场、当种植养殖业主,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主要方向,着力延长产业链条,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自富”。目前,全县村级集体发展有实业经济66个,收益近300万元。
新闻推荐
“有了柠檬、柑橘、丹参、稻田鱼等项目,要不了几年,村里肯定大变样。”近日,站在合心村大雅1号柑橘地边上,看着长势喜人的柑橘苗子,安岳县东胜乡党委书记陈庆难掩心中的喜悦。合心村的变化,是安岳县农...
安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