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草地撂荒地变身丰产田
□特约通讯员 蒋兵
2 月 11 日,阴冷了好一段时间的天空终于放晴。温暖的阳光洒向荣县大地。地处荣县双古镇长林村4组村民邹兴政穿了一双至大腿的防水长胶靴,正在一块大田里赶着“铁牛”犁田。田里的一群鸭子不时在展翅戏水,田边,小碗粗的管子在往田里灌水,泉水叮咚流向田中央,配上田边朵朵初绽的菜花,一幅人勤春早的画面就这样展现在幽静的山野里。
“喂!邹大哥,把火熄了(停一下耕整机作业),过来抽支烟,休息一哈儿!”站在田边水泥生产道路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大声吆喝邹兴政。他绕了一大圈,从20多米远的田中间把“铁牛”赶到了田边,所过之处稻桩都被埋在了泥土之下。
“去年,水管没安到田边,田里没水,犁都犁不动。今年好了,田里原本蓄了一点水,缺一点就打开田边的闸阀补充一点,你看嘛,这就好犁了赛!春节前,我就把12亩‘川香优6203’水稻种子买回家了,肥料也备足了,现在早点把田整出来。”邹兴政手指田间对镇干部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一行说。随即,佩戴着党员先锋队的农技员向他作农技培训。
邹兴政自己只有2亩多地,村上这片稻田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后,昔日小块小块的“坨坨田”整成了七八亩一块的大田,只能用锄头翻耕。如今“铁牛”可以作业了,省了劳动力。加上七八公里外的‘印合山’水库的库水也“长途跋涉”通过灌溉管道安到了田边,所以他就把外出打工邻居的田租下耕种了。“去年包括再生稻在内,一共收获了一万五千干谷子,除了自己家人吃的外,还卖了一万多斤,一块五角钱一斤。除去费用,一亩有七八百元的利润。”邹兴政给镇村干部现场算账。
“这块大田,8亩左右,除去一小部分是邻居的外,其余的全部是我家耕种的。这是5块小田改成的,过去田小,一点不好干活路,加上田埂每年垮塌,蓄不起来水,种粮食难。现在水源方便、田又大块,可以用机械犁田、收割机收割了。”村民但堂忠说。
从荣县农业农村局在长林村项目实施区域设置的告示牌上看到,该区域实施的是2020 年转移支付投资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区域总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5000亩,新建蓄水池17座,新建灌溉官网 9056 米,整治山坪塘 22座,新建田间生产道路4107米……
“这一大片水稻田,就是通过项目实施后才蜕变这样的,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小田变大田,田埂变粗壮,蓄水能力提高,灌溉管网到田边,生产道路修到了田间,生产条件大改善。过去有毛草地、撂荒地,现在全都变成了丰产田。过去种粮难,不少村民靠买粮吃,现在种粮条件改善,村民有余粮还要卖粮食换成钱。”双古镇党委书记冯俊飞介绍。
新闻推荐
日前,笔者在荣县农业农村局采访获悉,今年,该县播种秋马铃薯3万多亩,面积与去年持平,从目前的长势情况看,丰收在望。12...
荣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荣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