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改良与全国同步

成都日报 2021-01-18 00:52 大字

新剧本不断涌现

四川的戏曲改良与沿海中心城市同声共气,戏曲新知传播之速,各类新戏介绍之多,演剧新风推广之快,不落他省之后。

健鹤《改良戏剧之计划》1904年5月刊登在上海《警钟日报》,同年8月即见载于重庆《广益丛报》。吴梅《风洞山传奇》首折发表于上海《中国白话报》第4期(1904年1月31日),重庆《广益丛报》第34期(1904年4月25日)亦发表其首折之一部分。川南筱波山人所作《爱国魂传奇》,在1905年重庆《广益丛报》即已刊发,阿英在《晚清戏曲小说目》中写作“川南小波山人”,所依据者乃是1908年上海《新小说》刊本,学界称该剧本作于1908年之说,据此可为更正。

在戏曲新风方面,1906年成都可园首创女宾座位,坤角到四川的时间比到北京还早。

1907年徐怀璋在《四川学报》上刊发《论改良戏曲》,感叹“今日改良戏曲之益,几夫人而知之矣”。戏曲改良之风,潮涌四川:一是改良人士的宣传启蒙,如本地报刊刊发有《广东戏本改良》《江苏戏资助赈》《山西开通演戏风气》等文章;二是走出夔门、走出国门的川人,在对沿海戏曲改良的学习中,在对中外戏剧的比较中,体味到西方话剧巨大的社会效能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觉以日本剧部为“取鉴之资”,向西方剧坛“取精用宏”。

特定的时代要求和审美观念,使悲壮苍凉的审美意识在近代四川被普遍接受,重庆《广益丛报》因此刊选一大批救亡兴民、鼓吹民主革命的作品,主要以悲剧审美的传奇剧本为主,或借古喻今,或洋为中用,或讽刺时政,或表扬忠义,起到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适应了近代历史发展潮流。

《广益丛报》刊登的中外剧本一览:

1903年5月—1905年《新罗马传奇》,作者中国之新民(梁启超)。

1905年4月《长乐老》(班本),作者隐伶汪笑侬。

1905年12月《肉券》,作者[英]莎士比著,林纾、魏易译。

1905年12月《仇金》,作者 [英]莎士比著,林纾、魏易译。

1904年4月《风洞山传奇》,作者江东逋飞癯庵(吴梅)。

1905年7月—9月《爱国魂传奇》,作者川南筱波山人。

1908年1月《烈士魂》。

1910年3月《贺新年》,作者朱山。

1910年4月《大陆梦传奇》。

1911年2月—1911年4月《亡国恨传奇》,作者江都贡少芹。

1911年7月《朝鲜李范晋殉国传奇》,作者陆恩煦。

这些剧本少量为川人创作,多转载自省外报刊。

《爱国魂传奇》,署名川南筱波山人,真实姓名不详,学界判定其为川人作品。谱文天祥抗元事,八折,分别为《忧国》《勤王》《乞和》《国破》《骂奴》《谋复》《海殉》《流血》。

《风洞山传奇》,以明末瞿式耜抗清殉国事迹,抒发爱国热忱,借南明之事,影射清朝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烈士魂》,浙江士绅为争路权,以身殉路,死后被玉帝封为自由使者,发阴兵捉拿卖国奸贼,以泄民愤。

《亡国恨传奇》,《广益丛报》所刊《亡国恨传奇》与阿英选入《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之《亡国恨》乃同一作品。

府州县革新戏曲

戏曲改良是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开展起来的,辐射直达各府、州、县。戏曲改良的区域影响,与以下三个方面相关联:

其一,与戏曲在川省各地之分布、繁荣程度密切相关。

成都作为四川政治、文化中心,加之成都人的安乐习性,以及官绅的尚奢、尚文之风,使成都成为全省戏曲最活跃的地方,“成都为川剧之中心,次者重庆”,也是推行戏曲改良的“模范城市”。

其二,与各地的国民心理与开放程度有关。

重庆作为开埠通商口岸,维新思潮得以深入传播,成为戏曲改良的理论中心,如《广益丛报》《重庆商会公报》刊发有大量新戏、新论,引领了一时风气之先。

其三,与各府、州、县的自觉推动有关,一批新见史料说明了这点。

《四川官报》载有官方“饬禁陋俗”,称迎神赛会为闭塞风气之源,经提学司、警察局会衔示禁,“诚恐外府州县未知易辙”,因札饬各属严申禁令。

荣县:在城隍庙会期间,县令出示:缠足妇女不准入场观剧,梨园旦角禁止踩跷,并要求演出“放脚戏曲”,该举措得到总督部堂的嘉许,令各地斟酌仿办。

遂宁:岁岁端阳,集资演“东窗戏”“目连戏”,甚形拥挤。1907年戏棚倾倒,致伤数命。乡绅呼吁严禁东窗、目连等戏,提其款作地方有益之事,以有裨于本地风俗。

新闻推荐

“都来读书”走进四川荣县 人民大学教授与中学生共读经典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教授张威(中)和学生们在一起11月16日,“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携手中国人民大学走进四川荣县玉章中...

荣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