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啊膜,到底该如何用你?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01 06:25 大字

□本报记者 吴平

6月19日,荣县乐德镇回龙店村村民杨德金一边庆幸自己铺了地膜,扛过了大旱,一边又担心地膜不够厚,无法坚持到旱情缓解。“温度太高,生物降解地膜已开始提前降解了。”杨德金说。

省农科院土肥所吕世华团队在当地试验和推广的生物降解地膜,在确保干旱地区水稻丰产的同时,也避免了农膜回收的困扰。但目前每亩的投入达200元,如果降低厚度节省成本,则会影响后期的抗旱效果。对此,荣县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呼吁,要保证效果不降厚度,需要政策支持。

地膜“抗旱”有功有效回收是大难题

回龙店村党支部书记杨明才介绍,今年旱情严重,还好上游有个水库,赶在4月中旬按时把秧苗栽上了。但如今水库水位也下降得厉害,还要优先保障人畜饮水,后期的灌溉只能靠降雨了。

幸运的是,从去年开始,省农科院在该村开展了水稻良种—良法集成示范,品种先后采用了川优6203以及川康优丝苗,重点示范推广水稻生物降解膜覆盖高产高效技术体系。

6月17日,省农科院土肥专家吕世华研究员一行来到回龙店村发现,覆膜的水稻已经进入孕穗期,分蘖最高苗数达到每亩30.5万,亩产量估计能达到上千斤;但没有覆膜的还停留在分蘖阶段,目前分蘖数只有14万,即使后期雨水充足,亩产也不会超过500斤。

看到吕世华,一位60多岁的村民痛心地说,她没有覆膜,遭遇了分田到户以来最差的一个年景。

吕世华介绍,土壤丢失水分主要有三个途径:地下渗 漏 、地 表 蒸 发 和 植 物 蒸腾。覆膜能够有效阻止地表蒸发,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帮助水稻节水抗旱。2006年川渝大旱,当时在资阳市雁江区响水村的同一田块没有覆膜的颗粒无收,覆膜的亩产超过了1000斤。

近年来,覆膜栽培技术在四川省得到广泛推广。但这些薄膜多为PE材质,而今年四川力争全省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这是个极大的挑战。部分地方因此面临双难:不用农膜,难以抗旱抑草;用了农膜,难以有效回收。

生物降解膜成本高呼唤出台补贴政策

吕世华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为有机水稻种植提供覆盖免耕等技术支持,试验了国内外十多种降解膜。成分不同,性能各异,很多产品不是降解太快就是降解太慢,无法与水稻生长发育的需求相协调。目前效果最好的是来自德国巴斯夫的一个产品,在回龙店村使用的也是该产品。

“南部县有家公司也买这一款产品,与合作社合作,种出的大米远销上海。去年我们开始和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在蔬菜、土豆、烟草等作物上进行了试验。”吕世华介绍,上海的崇明岛打造国际生态岛,推行“两无农业”,也大面积推广了该降解地膜……

这款生物降解膜成本每亩200元以上,比普通PE膜高出150多元,但是可以省去回收地膜的劳务等支出。“通过田间试验我们发现,可以将地膜厚度从10微米降到6微米,减少单位面积使用量,从而降低用膜成本。”吕世华说。

但因为今年的干旱,吕世华团队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在降低地膜厚度后,生物降解膜的抗旱抑草效果比PE膜效果略差,因为它更易开裂,而一旦开裂,草就会长出来。所以,今后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地膜厚度,既保证有良好的覆膜效果,又能降低膜的使用成本。

什邡市小春蔬菜、食用菌近几年发展不错,但伴随产业发展,薄膜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种植户本身也有意愿想改善。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云龙算了一笔账,0.4毫米、0.6毫米的普通塑料膜不好回收,一亩田要一个工来捡,需 100元劳务费。如果生物降解膜的亩均成本能降到200元以下,种植户就能接受。“现在制造厂家少,我只知道曲靖、郑州有。以后需求量、订货量多了,产品成本还有下调空间。”张云龙认为,如果再出台一定的补贴政策,相信生物降解膜能够推广开来。

新闻推荐

600余件物品讲述国人抗疫奉献和担当

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即将举行600余件物品讲述国人抗疫奉献和担当四川博物院征集的志愿者红背心、援鄂医疗队旗帜...

荣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