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件物品讲述抗疫故事
四川博物院征集的绘画作品等抗疫物品。
□本报记者 吴晓铃
5月26日,一个特殊的交接仪式在四川省疾控中心举行。新冠试剂检测盒样品、医生工作证等小物件,被郑重移交给四川博物院工作人员。今年6月,它们将在四川博物院的“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暂定名)上亮相。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抗击疫情中,国人迸发出磅礴力量。为铭记历史,四川博物院今年3月开始征集抗疫物品,如今相关资料已达600多件。
最美逆行者
“我们不上谁上?”
今年疫情阻击战中,四川一共向武汉派出上千名医务人员。生死关头,他们是怎样做出逆行的选择?医生出征和亲人拥别的钢笔画、医务人员集体签名的防护服、90后护士一直带在身边的“福”字中国结,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征集来的抗疫物品堆满整个房间。工作人员拿出一件签名护士服、一只消毒喷雾瓶、一只千纸鹤、一件中国结和一封请战书,把桌子摆得满满当当。“这是荣县人民医院护士胡汐的抗疫物品。她才24岁,是他们医院第一个随四川医疗队出征武汉的……”胡汐回忆说,1月26日,她写下简短的请战书:“作为一名感染科护士,我责无旁贷……”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每一个逆行者都是一道美丽风景。
3月6日,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徐小丹画下“决战前夕”的那一幕:飘扬的旗帜下,年轻的夫妻戴着口罩相拥而别。他们身后,是一大队医务人员整装待发……
无私志愿者
“守住大家才有小家”
援鄂志愿者、来自雅安的何学江,一封手写给家人的“别书”,见证着平凡人的伟大。
何学江原是武汉一家在建工地的保安队长,月薪六千。何学江原本想在火神山医院修建时当志愿者,结果没抢上。后来得知武汉需要消杀志愿者,他毫不犹豫瞒着家人辞掉工作报名参加。
最初,何学江还只是负责省直机关的消杀防疫。然而1月31日,武汉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病区需要长期消毒防疫人员,这时,他不得不给家人写了一封“我的别书”。进入“红区”(确诊病区),害怕吗?何学江写道:“我也怕。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我再怕也不能退缩,只有守住前面的大家,才能有后面的小家。我会努力活着回来。”从那以后,他都是背着重达50斤的喷雾器、穿着医用防护服、纸尿裤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封信交到四川博物院时,不少工作人员读后潸然泪下。正如一位援鄂医生所言,相比之下,他更愿意把进入“红区”的普通志愿者当成英雄。
在博物院征集的抗疫物品中,有很多来自四川各地的志愿者证书、奖品、工作证等物件,它们见证着平凡人在国家有难时迸发的无私大爱。疫情期间被媒体广泛关注的“雨衣妹妹”,其使用过的雨衣、护目镜等相关物品也将出现在此次展览上。
最可爱的老百姓
“我们一定会胜利”
此次抗疫纪念物品的征集,成都市草堂路社区送来了一把用烂的小喇叭。疫情发生以后,草堂路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市民开始到辖区里的20多个院子展开相关防疫宣传。大家嗓子很快吼哑,于是购买了3个喇叭支援。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一个喇叭便因使用频率过高“阵亡”。
资阳市中心血站送来了一个“调拨血液运输箱”,背后是资阳人踊跃献血的一片心。3月13日,资阳按国家卫健委和省卫健委要求,负责承担向武汉支援10万毫升血液任务,这件实物为调血当天的运血箱之一。
一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80岁老人蒲大才,疫情期间很严肃地给家人写了一封“疫情居家这样过”的信。他不仅要求家人进出屋戴口罩、洗手洗脸进行消毒,还建议大家要主动找事干,看书提升自己。
疫情对人们的影响,就连小朋友也感受到了。成都市双庆小学二年级学生张锦桐画了一幅画,穿着防护服的医生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画面一角,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几个稚嫩大字。
更多从学校征集的物品,表达着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成都天府四中五年级六班的小朋友自发创作了一个“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的绘本,以时间为线,画下医生们的“最美出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思考。有的小朋友在口罩上写下“中国加油”几个大字,有的则画了卡通漫画,写下“我们一定会胜利”的美好祝福。
新闻推荐
4月21日一大早,荣县鼎新镇红胜村2组村民黄光荣就和妻子来到大棚里采摘番茄,这是进入4月份后,夫妻俩的生活常态。“早上徐老...
荣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