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踏上蝶变之路 自贡市倡导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述评

自贡日报 2019-09-04 21:43 大字

修复性开发,矿山变果园

夏末秋初,从釜溪之津到南湖之滨,盐都自贡风和日丽,蓝天白云美不胜收。

这是一座产业之城,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尝试走出一条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路子。

这是一座生态之城,“刮骨疗毒"根治环境问题,坚决打赢环保翻身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为了扛起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自贡担当,绿色,正日益成为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发展优势和城市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贡市突出战略规划环评引领作用,强化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管控,以G348产城融合带、釜溪河流域生态文化廊道、沱江绿色经济发展带为主轴,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互融共生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自贡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优二兴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项目环保准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航空与燃机、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0%以上。

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逐“绿"前行,绿色基因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昔日绿色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引导自贡踏上蝶变之路。

两年前,部分地方“三防措施"未落实、无环评手续,如沿滩区沿滩镇砂石场仿佛一颗毒瘤,一度成为中央环保督察组向自贡市反馈的主要问题。

痛定思痛,2018年开始,该镇以“打造绿色环保砂石生产体系"为目标,以“绿色、环保、无污染"为核心理念,采取“不配合的依法强制拆除+配合的合理给予补贴"方式,刚柔并济推进关闭工作,用环境整治倒逼淘汰落后产能。

循环利用 让农业走上生态有机绿色之路

8月14日一大早,贡井区龙潭镇幸福村12组菜农叶贵富来到自己的蔬菜大棚,组织人手采摘黄瓜和苦瓜,60多亩蔬菜大棚只采摘了三分之一就装满了两车。

“现在主要是采摘黄瓜上市,苦瓜只是少量。等黄瓜采得差不多了,苦瓜也就大规模成熟了。"装完车,从菜贩子手中接过货款,叶贵富满脸笑容。他说,今年他采用了新技术——沼液浸泡菜园,才使得他能刚收完番茄,接着又马上种植黄瓜和苦瓜。

“往常收完番茄以后,需要给菜园灌水、杀菌和蓄积肥力,才能种下一季菜,一般要间隔3个月。"叶贵富说,今年5月,他采用沼液代替清水蓄肥,仅用了1个月就达到效果,节约了两个月时间。这期间,他多种了一季蔬菜。而且,相较于使用传统化肥,采用沼液技术土壤肥力更持久,植株更健康,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种植出的蔬菜也贴上了生态、有机等标签,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售价也更高。

增产、增值,仅一个沼液的使用,每年就让叶贵富增收10万元以上。沼液从哪里来?费用几许?听到记者的疑问,叶贵富笑眯眯地回答:“不花钱。"然后一指不远处的生猪饲养场,这便是沼液的来源。

使用沼泽液,蔬菜长势喜人

自贡市金猪养殖有限公司是由当地人梁先富开办的养殖企业,2016年,面对环保新要求,养殖场一度陷入关停境地。“主要是猪的粪便排放问题,要么就关停,要么马上建处理设施,但是粪渣、沼液处理又成了新的问题。"梁先富说,龙潭镇政府发展循环农业的想法,成了他解决生产问题的新路子。

梁先富修建沼气池,镇政府建沼液动力提灌管网,双方一拍即合。一个从桥头镇玉麒村至龙潭镇万坪村,覆盖4个村3000多亩的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很快便初具规模。“刚开始,周围的业主对沼液不是很了解,即便是把管网安装到大棚里,大家也不用。"梁先富说,为了带动果农、菜农,在镇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他新建了一个生态果蔬园,全部用沼液和生态有机肥作为肥料,所种植的葡萄第二年便实现挂果,成熟期还提前了半个多月,而且品质远超市场上同类产品,虽然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三分之一左右,但仍供不应求。

生态果蔬园里葡萄满架

梁先富的先行先试,让其他果农、菜农看到了生态种植的经济效益可观,其后使用沼液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供给,龙潭镇政府还修建了3口沼液暂存池,梁先富也添置了烘干机,将粪渣加工成生态有机肥。同时,处理粪便每年还能产生10万立方米沼气,除了供给金猪公司下属的饲料厂,还解决了周围30多户村民的生活所需。

“沿自犍路安装主管网,先后安装了3条,共10公里。循环产业园分布在自犍路两侧,次级主管、干管和延伸至大棚的管子,形成4级沼液动力提灌系统。"龙潭镇农业中心主任刘邦成介绍,依托梁先富的生猪养殖场,经过资源化处理后变废为宝,每年可产生2万多吨沼液,4000多吨生态有机肥。此外,每年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三分之一以上,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如今,在循环农业产业园,使用沼液灌溉,生态有机肥做基肥已成为新常态。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水资源化处理后,发展种植业,当地生产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成为饲料厂的部分原料,生产饲料喂猪。就这样,龙潭镇的循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矿山变果园 修复性开发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8月14日早上,雨后的荣县长山镇五通村笼罩在一片云雾中。位于岩湾山腰上的五通村13组,层层梯土上种满了柑橘树,鳞次栉比。业主杨世超、杨世英兄妹和几名果农正在为果树修枝。

人腰高的果树长势喜人,茂密的枝丫点缀着些许柑橘,虽然都还青涩,但杨世超兄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终于开始挂果了,我们3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杨世超感叹地说。

岩湾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种庄稼难有收成,长期以来,大大小小10多个煤窑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环保新要求的提出,五通村积极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的企业,煤窑相继关停,这让大多数村民没了主要收入来源。

“我以前是开煤矿的,开采煤矿把山挖得不成样子,到处都是煤渣和煤矸石,环境破坏严重。"杨世超是土生土长的五通村人,他说,看着乡亲们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务工和开采煤矿造成的环境破坏,心里总不是滋味。在和妹妹商量后,杨世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废弃矿山种果树,既治理环境,又解决了乡亲们的就业问题。

“把矿井封了,清理以前到处乱堆的煤渣、煤矸石,把周围的灌木、杂树全部清理了,整治环境就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同时,又修了水沟、生产道,山坡改成梯土,前后投入300多万元。"杨世超说,昔日的矿山变成了果园,许多乡亲又回到家乡,有的和他们兄妹一样承包废弃矿山,在荒山种果树、种苗木,有的在果园、苗圃务工,山村里越来越有生机了。

“以前一直下井挖煤,煤窑一关就失业了。现在在杨老板的果园打工,每天都有几十块工资,每年还能得到流转费。"当了20多年矿工的虞善延,通过村里“农民夜校"开办的培训班,转型成为一名果农。他说,矿山变成果园,环境变好了,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

青龙村2组廖叶沟与杨世超兄妹的果园隔山相望,这里曾是德胜煤矿的矿井。“煤矿关停后,镇里购买了煤矿管理用房进行改造,并新建了一栋公寓楼,建成敬老院。"镇长吴付华介绍,新建成的镇中心敬老院最多可以安置180人,目前已有70多名老人在此生活。

在长山镇,此类矿山修复利用的例子还有许多。2017年,自贡市成为首批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市上下处处充满了转型、创新的氛围。长山镇以此为契机,相继关停大小煤矿30余个、砖瓦厂3个、洗煤厂2个、土陶厂2个,鼓励村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培育发展新型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50余个。全镇修复生态4000余亩,天源湾家庭农场、澳洲小龙虾养殖基地、稻鱼稻虾示范基地、镇中心敬老院等一大批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俱佳的主体如雨后春笋。

此外,该镇还督促指导土陶厂、酒厂、木材加工厂、饲料厂等企业全部完成设备升级,符合环保要求。这些企业,为全镇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妥善解决村民就近就业,在生态环保、产镇相融、农旅融合上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拥抱新能源 绿色发展在盐都“氢"装上阵

自贡汉能气体公司氢气产量800标方每小时,连续稳定生产了8年;自贡三强卡西尼压缩机公司为大中型燃料电池企业生产氢气压缩机;四川川油天然气科技公司在制氢、储氢、混氢应用及燃料电池的研发方面走在国内同行业前沿……近日,记者探访多家氢能产业获悉,自贡市氢能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15家,涉及氢能产值近1亿元,涵盖氢能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制氢、储氢压缩机、高压氢气储罐、氢能专业阀门等方面。

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最有希望成为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市经信委主任朱斌介绍,近年来,以锅炉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企业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影响发展缓慢,正在兴起的氢能产业将促进企业的主动转型升级,实现LNG、CNG与氢能利用并行至逐步替代,从而推动一批传统企业改造升级。

2018年底,市政府与四川省能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以川能投天然气公司为主体,以氢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核心,在自贡市建设首座氢能源综合能源站(即加氢站与加油站的合建站),同时配套1至2条氢能源公交车示范线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产业升级看,自贡市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既有能源替代、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又有相关产业基础和优势,还有一定的终端应用市场基础。

据汉能气体公司负责人万学敏介绍,该公司拥有自贡地区最大的高纯氢生产装置,采用甲烷与水化学反应方法年制氢350万立方米,年产值1000余万元,直接供给硬合公司作燃料生产硬质合金产品。

而在储氢、运氢方面,自贡市现有东锅公司、华西能源、川润公司、川油科技、大业高容等6户压力容器制造企业,LNG、CNG设备制造能力能够快速转化为高压氢气储罐、车载储氢瓶制造能力。

同时,自贡市川润股份、飞球公司、凯茨阀门等多户企业具有固定式加氢站、撬装式加氢站、氢气专用高压管件、阀门、加氢枪等技术基础,能快速实现产业化。

“针对氢能中游产业短板,我们把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作为招商重点,与广东国鸿、北京亿华通等龙头企业对接洽谈,通过项目整体引进,带动配套产业,推动产业成链发展。"市投促局副局长蔡国银坦言。

作为“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川油科技是国内最早研发CNG、LNG在车船上应用的单位。企业负责人陈立峰建议自贡市充分利用CNG加气站建设推广经验,通过升级改造,实现加气站、加氢站和掺氢站结合布局。

■感 言

走废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发展道路

(贡井区龙潭镇幸福村村民 梁先富)

最开始只是想解决养殖场粪水排放的问题,意外之举,和大家一起走出了一条废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发展的道路。这几年,我们坚持生态有机标准,走绿色发展之路,加上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帮助,加入我们这个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说明这条路是有奔头的。

只要守住了青山就不愁没有金山

(荣县长山镇镇长 吴代华)

近年来,长山镇坚持环保、生态、绿色理念,下大力关停、淘汰落后、污染企业,大力修复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如今,环境变好了,各种产业也稳步发展,群众对政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相信只要守住了青山,就不愁没有金山。

记者手记

绿色资产福泽子孙

参观梁先富的生猪养殖场和龙潭镇循环农业产业园后,记者不禁回想印象中养殖场外粪污横流、蝇虫满天的场景。在与杨世超兄妹、虞善延的交谈中,记者脑海里勾勒出煤渣、碎石遍地的荒山矿洞,四周杂草灌木丛生的画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清澈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洁净的空气渐渐成为奢侈品。

在蔬菜大棚里,看着满脸笑容的叶贵富,怎么也与脏乱、穷困、满身粪臭的农民形象重合不上。农业也可以是干净、新颖、高大上的,农民也能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

曾经的矿井边,在认真修剪枝丫的杨世超兄妹身上,记者看到了修复生态、保护自然的责任和担当。付出辛勤和汗水,收获的是福泽子孙后代的绿色财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水、蓝天、青山不应该成为发展的牺牲品。

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杨世超们选择探索修复与发展和谐共生之路,越来越多的叶贵富们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对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说“不"。

记者坚信,有了一代人的探索和努力,生态和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罗乐 曾鹏程)

新闻推荐

荣县乐德镇辣椒产业“鼓起”村民腰包

群众采摘辣椒四川经济日报自贡讯(蒋兵记者陈家明文/图)近日,记者从荣县乐德镇获悉,该镇1.58多万亩辣椒销售已过85%,今年最大的...

荣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