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自贡再出发】桥头镇:改革仍在继续 发展从未止步
□ 记者 曾鹏程
“荣县桥头公社团结九队,黄竹资源丰富。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实行专业承包,大搞竹编,与焊条厂、供销社挂钩,签订合同,编制焊条包装箱和柑橘包装箱出售。去年竹编产值15000元,人平收入108元。产值比前年增加36%。"1982年1月1日,《自贡日报》报道了桥头公社实行专业承包的可喜成果。
作为当时的改革试点公社之一,贡井区桥头镇(原荣县桥头公社)率先在全市农村农业改革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前都吃大锅饭,挣工分,老实点的还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懒汉就晓得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11月2日,记者来到桥头镇,探寻改革开放的痕迹,时任桥头公社二大队(桥头镇永顺村)党支部书记的万联方已是76岁高龄,回忆曾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苦日子,仍是唏嘘不已。那个年代,许多人心里想着“反正是公家的",庄稼种不把细,生产积极性不高,偷懒磨洋工更是层出不穷,导致吃饱饭成为许多人的奢望。
“我们从报纸上晓得了小岗村的‘田坎上的文章’,大家都在偷偷摸摸讨论,但是干还是不干都有顾虑。"万联方回忆,二大队第十生产队的队长是有名的“傻大胆",不计后果地将田埂分到户头,还统一口径,对外说还是公家的。在那个年代,“逮资本主义尾巴"是很严重的罪名,村民们偷偷摸摸种“自家"的田埂,收了粮食在心里笑。
“其他生产队的人也不是瞎子,慢慢地就晓得了,也跟着偷偷分田坎。"生产队的动作犹如冰层下的暗涌,看似平静实则澎湃。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精神传来,彻底为农民松了绑。二大队的村民们欢欣鼓舞,丈量土地、包产到户、发展生产,整个乡村一年四季都热腾腾。“大家都像有使不完的劲,甩开膀子干,很多人每天天不亮就上坡,一个人顶以前两三个。"万联方说,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质量提升,当年粮食产量就实现了翻番。逐渐的,家家户户都有余粮,都建起了粮仓,从最开始的竹围子,到砖石材质。
如今,桥头镇被确定为自贡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起步区之一,漫山遍野的柑橘树茁壮成长。整村流转、连片发展,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向职业农民发展,基本收入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的变化还没停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再一次吹响了农村农业巨变的冲锋号角。
“年轻人陆陆续续出去打工,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种包产地没得劳动力,撂荒长草看着又心痛。镇上引进业主流转土地,最开始好多人还不愿意。"在万联方看来,土地流转解决了劳动力缺乏、土地撂荒等问题,农民收入有了基本保障,有劳动力的还能务工增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一些村民始终有顾虑,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2017年,土地确权颁证,为农民打消了最后顾虑,今年初,永顺村实现整体流转,全村人向职业农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连片流转,不存在只要好地,不要瘦地,流转以后整体打造,统一规划改良。"自贡市现代优质杂交柑橘基地负责人顾刚强介绍,永顺村整村流转后,杂柑基地建设推进迅速,在桥头全镇已打造优质杂柑标准化生产示范片5000多亩,完成400亩种苗培育。同步推进的还有白庙、成佳、龙潭等乡镇,总面积超过1万亩。仅桥头镇,基地每天用工量都有六七十人,按天支付酬劳,解决就近就业等问题。
被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起步区之一,桥头镇在新一轮的农村农业改革中,再一次率先“冲锋"。“我们依托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起点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做优做强产业支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桥头镇副镇长俞琍介绍,桥头镇沿旭水河、S309规划特色果蔬产业带,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发展现代观光体验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以永顺、白房、玉麒三个村为核心区,打造现代优质杂柑基地,做强产业支撑。同时,依托红毛烧等酒企,继续推广扩大优质高粱种植,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引进业主、示范带动,不断调优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农业振兴发展。
新闻推荐
喜领荣誉证书。本报讯(特约通讯员蒋兵文/图)10月30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荣县高山镇桐子坳村2组村民廖光胜的脸上...
荣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