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很多东西﹃黄﹄了

华西都市报 2018-08-14 07:38 大字

□向晓吾

立秋了,时令进入金秋,大地的装扮即将变黄。我忽然想起,有一种成熟叫“黄色”。

黄字的基本定义就是一种颜色,黄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很具体,“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原本跟“黄色小说”、“扫黄打非”里的“黄”无关,其主要引申义项包括“黄金”“蛋黄”“黄帝”“黄河”等。而在方言里,“黄”字还有2个广泛应用的特别义项,一是“外行”,二是“成熟”。

“黄”字表示“外行”的方言词语很多,比如“黄师傅”“黄棒”“黄浑子”,这些在《四川方言词典》里均有收录,可见其流行甚广,具体解释也不用照抄。但为什么“黄”字表示“外行”呢?没有查到权威解释,个人觉得来源于京剧里的唱腔“西皮二黄”。根据网络百科解释,无论以何种音调开始,“西皮”的过门儿总是归到“1、6”这两个音上,形成一种固定格式,而“二黄”的过门儿总是以一种形式开头,以另一种形式结束,演员以此为基调开唱,似乎跟过门儿的开头不搭调,这就是方言里所谓“开黄腔”的由来。说话、唱戏“不搭调”称为“开黄腔”,做事情不合节奏、“帮倒忙”自然就可以称之为“黄师傅”“黄棒”“黄帮手”了。

顺便说明,“开黄腔”不等于“说黄话”。《四川方言词典》将“黄话”解释为“横话”是准确的,“横话”就是“不讲道理的话”。但为什么“横话”会写成“黄话”呢?因为自贡、泸州等地将“横”字读成“黄”的音,“横起顺起”、“横细直粗”、“正房横房”里的“横”都读“黄”,久而久之,音误导致笔误,“横话”就变成“黄话”了。

在四川荣县方言里,“黄”字用得最广泛的意义指水果和农作物成熟,比如说“樱桃黄了”“麦子黄了”“谷子黄了”。水果未成熟之前呈青色,青悠悠的,谓之“青疙瘩”;麦子、谷子等作物成熟之前,果实和叶子呈绿色,绿油油的,等到成熟时,稻穗、麦穗都会变成黄色,叶子也变成黄色,大地呈现一片金黄,那是“成熟”的标志,谓之“黄”,简单直接。40年之前,有一个知名的小麦品种就叫“大头黄”,全国很多地方都耕种,现今50岁以上的人们可能都记得那种漫山遍野的“黄色”。

不独四川,用“黄”代表“成熟”的说法在其他地方也有,最简单的证明是广泛应用的成语“青黄不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没有成熟的庄稼是“青”,陈粮就是“黄”了,也因此,收获的稻谷又叫“黄谷”。北宋词人贺铸写过一首词,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名噪一时,贺铸也因此获得“贺梅子”的雅号。通俗解释,“梅子黄时雨”就是“梅子变黄时节下的雨”,后来简称“梅雨”,这里的“黄”正是代表“成熟”。“贺梅子”祖籍浙江,出生于河南,这首词写的江南景色,由此推断,至少从北宋起,“黄”字已表示“成熟”了,而且应用范围也不小。

令人疑惑的是,无论《四川方言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均未收录“黄”字表示成熟的义项,但这个词义却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疏漏或遗憾。

新闻推荐

依托“农特”打造电子商务镇

“四姐农家”网店竹编产品。本报讯(特约通讯员蒋兵文/图)7月23日,天气异常炎热,荣县河口镇会议室里,授课的和听课的人似乎忘记...

荣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