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工人到画家——潘远熙的艺术人生

内江日报 2017-11-04 08:06 大字

◇全媒体记者 徐小棠 文/图

军工厂里的油画家

潘远熙,1943年出生于自贡荣县,自小喜爱绘画,但家境贫寒,买不起绘画材料。他读小学四年级时,父亲专门为他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粉笔。从那时起,潘远熙就开始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各色人物、花鸟、山水,描绘自己五彩斑斓的艺术梦。

1960年,17岁的潘远熙入伍到了成都某航空学校,学习航空仪表专业,两年后,毕业分配到北京某航校维修战机。1966年,他又被调往陕西宝鸡一家军工厂,从事航空仪表维修工作。

虽然从事的是严谨的技术工作,可儿时在心底埋下的绘画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工作之余,潘远熙开始画油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领袖人物像是他那个时候画得最多的。“在宝鸡,他画领袖像可是出了名的!”潘远熙的老友王永泽告诉记者,不少外单位都找潘远熙画画。

1971年,潘远熙被人从宝鸡“挖”到了内江,调到航空部607研究所工作。刚到607所时,潘远熙因修理陀螺技术好,被调到当时的第三研究室当技术工人。后来,由于他出色的美术绘画能力,被调到工会,专门从事宣传工作,当时的工会主席还为他专门准备了一间美工室,方便他画画。就这样,潘远熙从技术工人变成了美工,一直到他退休。

除了油画,潘远熙的幽默版画也颇具特色,不仅生动有趣,还充满哲理,他的作品多次选入全国美展,并先后在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获奖作品有十余件。1978年,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制作,潘远熙创作的动画《中国第一部机载雷达》电影作为首届全国科学大会献礼片在大会上播放。1985年,潘远熙成为内江第一位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画家。

车间里的巨型伟人像

几十年来,潘远熙创作的美术作品不计其数。除了油画、版画,还有漫画、瓷盘画。最令潘远熙难忘的,还属挂在607所车间里的一幅巨型毛泽东画像。这幅画像高3米、宽2米,迄今为止,在试制车间大厂房里挂了46年,保存完好。

潘远熙回忆,1971年他刚到607所车间工作,一天,车间主任贾跃武突然找到他:“听说你画领袖像画得好,给我们车间也画一幅毛主席像吧?”听闻要画画,潘远熙兴奋不已,买回油画材料就开始创作。由于条件限制,当时没有足够大的画布,潘远熙便用两块画布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然后打格子、描轮廓、修细节、上颜色……经过半个多月的创作,一幅栩栩如生的毛泽东画像呈现在眼前,在工友们的见证下,这幅画像被挂在了车间里最显眼的位置。

在工友们眼里,这幅画像陪伴了607所一代人的青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镇厂之宝”。

“几十年来,这幅画像一直挂在车间最中央的位置,它时时刻刻都激励着我们,要不断为中国航空事业奋斗、为国家建设作贡献。”607所综合管理部职工叶健说。

希望内江出更多艺术人才

1993年,潘远熙退休后去了成都生活,在成都画家村专心画画。今年10月,潘远熙再次回到内江,并将他的一幅油画《路桥》及一套幽默版画捐赠给张大千纪念馆。

“看到内江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真是非常高兴!”潘远熙说,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仍希望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再尽一些微薄之力。

潘远熙告诉记者,自己虽不能算是“科班出身”,也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指导,但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始终坚持最初的梦想。如今的内江,有着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他希望更多热爱美术的内江青少年扎实学好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好,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荣县强化宣传和查处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10月26日,笔者从荣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今年以来共查办各类食品药品化妆品类案件195件,结案177件,罚没款入库83.57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食品药品涉嫌犯罪案件7件,有力地震慑了食品药品违...

荣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荣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