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凡又“不平凡”的盐都邮政人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9-19 08:08 大字

自贡市邮政分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顶着酷暑与严寒,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行走于乡村的田间地头,只为将那些饱含大家期待的物品、富含感情的信件及满载知识的书报完完整整地送达客户手中;他们的工作普通而平凡,却为千万人带来了省心与便利。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揽投员。

“邮”情“邮”爱“邮”担当

“我的工作其实很简单,上午分拣派发报刊、信件,下午派发包裹。”荣县邮政分公司报刊投递员杨建波笑着说。

杨建波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整整二十二个年头。他一句话便概括了二十二年来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不曾提半句繁琐与辛苦,让人感觉这份工作貌似很简单,但殊不知,这一路走来又是那么的艰辛。

1995年,21岁的杨建波进入荣县邮政分公司这个大家庭开始了他的投递员生活。那时,他是一名乡邮员,主要负责的是荣县富北乡与同心乡的邮件投递工作,每天近百公里的乡邮路他一走就是13年。13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坚持将自己投递片区客户的邮件准时无误地送达客户手中,吃了不少苦。

“那时候,乡路不像现在这样是水泥路,坑坑洼洼,骑自行车摔跤是正常事儿,我也想过放弃,但看到大家拿到信件时那高兴的样子,我放弃了自己离开的想法。”杨建波乐呵呵地说。

要想将每一个邮件准时无误地送达客户手中,扎实的业务技能必不可少。为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杨建波在工作之余苦练自己的业务技能,在长年累月的坚持苦练下,他现在每50秒可数250分报纸,每50秒可盖100余个邮戳。与此同时,熟记自己投递段的每一个地址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他说,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2008年杨建波通过自己过硬的业务素质,来到荣县分公司投递部,开始城乡投递生活。

二十二年,杨建波累计投递邮件600余万件,无一差错,无一损坏,无一投诉。在其投递完当日报纸报刊后,他还会帮助同事进行快递包裹投递。提及今后的工作,杨建波说:“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将坚持做好,让大家满意。”

“邮”信念“邮”责任“邮”行动

与杨建波相隔50公里的潘煜龙是另一名揽投员。他是自贡市龙都揽投部的一员,在邮政这个大家庭中,他已经工作了15个年头。与杨建波不一样的是,潘煜龙的主要工作是包裹快递件的揽收与派送。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极为普遍的购物方式:手指翻飞间,足不出户便可收获各类心仪的物品,可谓方便至极,这期间最不可缺的就是潘煜龙这样的揽投员。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但潘煜龙的揽投工作从未中断。室外37℃的高温,大家都在避暑的时候,他与同事们却顶着烈日进行邮件投递。为将客户邮件第一时间送达客户手中,在一些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的小区,潘煜龙用邮袋扛着邮件去投递,即便如此,他依然笑着说这是我们的责任。

除了投递邮件外,潘煜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揽收客户邮件。“我们都有自己的客户,每天是定时去揽收,还有一些散户,他们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随叫随到。”潘煜龙说。

正说话间,潘煜龙的电话响起,是南湖郡一名姓李的女士打来的,她有一急件需要发出。十分钟后,潘煜龙便拿到了李女士的邮件,李女士叮嘱他明天一定要送到,潘煜龙信心满满地说:“肯定送到,放心吧!”

在自贡市邮政分公司,像杨建波这样的邮政投递员还有260多名,他们怀揣着中国邮政“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企业使命,每天都在为这座城市的需求而忙碌奔波,为广大“用邮”客户提供便利。与此同时,自贡市邮政分公司为做好投递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作,在全市各大小区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智能包裹柜217个,不仅提升了自身邮件投递效率,还免费提供给各大快递公司使用,为该市广大群众提供了便利,带来了实惠,充分彰显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徐鹏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陈家明

新闻推荐

诚实做人 捐助公益 家风从严 65岁老党员汪泽贵三件事感动乡邻

作为一个农村普通党员和退伍军人,当企业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却做到不欠一个员工工资和数百客户货款;当所在村的组道失修难行的时候,他连续几年捐投资金6万多元,让900米坑洼路变成畅通路;当他...

荣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