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不一样的新年俗

广安日报 2022-02-15 04:45 大字

□刘志杰

在国人传统的春节中,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疫情的袭扰下,无论是过个完整年,还是完整体验传统年俗,都可能是奢望。无论是返乡还是就地过年,人们似乎感受到,年味在变。

尽管我们难以继续“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不再严格遵循“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不出门”等习俗,祈福的形式变了,过年的地方可能也变了,但农历春节依然是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春节“团圆”的仪式依旧重要。一些新年俗正在形成,它们既适应现代社会,也正在成为人们心中新的年味、新的精神寄托。

比如,疫情限制了面对面的交流,但对亲人的问候和记挂没有变。数码时代,电子拜年有了新玩法:年轻人不仅抢红包封面,也亲手制作个性红包,让红包祝福也有亲密的定制版;过年拜年,抢红包成为一种游戏,长辈们也喜爱制作各类拜年表情包。如果说,这些移动端的新年俗都只是浅层交流,那么和家人视频年夜饭、长辈远程指导做菜、晚辈指导老人用手机,则提供了深层、有效沟通的机会。当种种原因亲人不能团聚,如此利用手机增加交流仪式感、促进沟通的新年俗多多益善。

再比如,城市里少了烟花爆竹带来的热闹,但灯光秀、家门口的小型表演节目等,也能让人感受到年味;减少了过去的繁琐仪式,却有了逛博物馆、滑雪等新的年俗。如果说,今年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交子大道双子塔等地的灯光秀展现出都市之美,那么自贡灯会则是一种国风年味,甚至有游客不远千里专程打卡。自贡灯会不仅成为当地群众过年必看的传统习俗,成为四川最具影响力的新春文化活动之一,也已经走出四川,让更多人在姹紫嫣红、栩栩如生的彩灯中品味年味、找到乡愁。

我们只有甄别了“新年俗”,才能更好珍重它。新年俗不等于新习惯,能称为年俗的活动,首先需要一定仪式感。人们爱仪式感,因为它能够带来印象深刻的记忆。过去一年忙到头,只有过年时才能好好犒赏辛劳,享受五谷丰登,每个年俗仪式都让人记住这一庄严又快乐的时刻。如今,从物质的角度,我们早已“天天都能过年”,春节和寻常时候区别不大了,因此,地方不妨多组织一些年味活动,多打造一些能让人与人连接起来的公共空间,不仅助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更能留住人心。借农历春节,异乡人更了解自己工作的城市,在自己工作的城市里感受新年俗,感受与城市、与人的连接,“来了此地就是本地人”便能成为共识。

能被称为新年俗的,还必须满足“陪伴”这个内核。春节期间的各种仪式,终究是为了和亲朋好友共同参与一些日常没有机会一起做的事情、留下快乐的记忆。比如,同样是拿起手机娱乐,有人用来与家人连线,有人却用来独乐甚至回避家人……移动互联网时代个别“零互动”的新习惯,算不上新年俗。实际上,对于不常见到子女的父母而言,儿女陪他们一起唠唠嗑、干干活、散散步,教他们学学手机,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就是他们最爱的“年味”。这些事情看似平常,但日常却很难一起参与,因为陪伴,所以珍贵。

珍重新年俗,就要记住年俗的团圆内核,守正创新,传统佳节便不会成为尘封的记忆,而是每个人心中期盼的种子。(据《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自贡市发布“春雷行动2022”阶段战报

1月21日,自贡市召开“春雷行动2022”新闻通报会,通报自2021年12月20日“春雷行动2022”启动以来,全市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

自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自贡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