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废弃盐井将变废为宝
全国首个盐腔碳封存示范项目快马加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2月9日一早,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王晓光驱车一路向南,朝自贡进发。这次,他不坐高铁,省下换乘时间,直奔现场。
这是今年来王晓光第三次前往自贡找井。他和同事们穿过土坡土坎、拨开半人高的杂草,来到矿山东南角的某井站。
他的团队正和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合作,拟在千年盐都——自贡选择合适的盐腔,启动全国首个盐腔碳封存示范项目。这也是四川首个二氧化碳封固项目。
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留下上千口废弃盐井,废弃盐腔灾害治理是个难题。封存二氧化碳,或许是振兴盐化工产业的东风。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一个存续千年的古老行业,即将焕发新生。
分秒必争推动示范项目尽快落地
在川南丘区,汽车沿着蜿蜒的村道爬了好几个山头。团队此行要勘察自贡地区三口意向实验井。
选井,是实验的第一步。盐腔是岩盐卤水开采后形成的矿洞,体积大、密封性好,是封存二氧化碳的理想场所。
自贡不乏废弃盐井,但为了保证生态和施工安全,试验场地选址要尽量避开人员聚集区;为了便于施工,需要场地平整、交通便利;还需要完整的盐腔,避开复杂断层可能造成的二氧化碳泄漏。
当天凌晨1点,王晓光团队的詹世远才落地成都,7点多就朝着自贡出发。一个月来,他看了不下数十口井的资料,也两度到自贡实地勘察。一些矿山道路不便,一些盐井还伴生天然气,不是示范工程的理想选址。
直到进入矿山东南角的某井站,詹世远才有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个井站地势平坦开阔,混凝土的地面免去了场平这道工序。井口的封井设施完善,管道上锈迹斑斑,但一圈圈螺母保存完整。施工单位的代表杜义恒环顾四周也面露喜色,“尽管杂草丛生,但进场道路路面宽,恢复起来也相对容易。”
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技术人员王鹏和刘晓博从背包里翻出技术资料,根据储量年报的记录,这口井溶腔大小适中,井下地质条件好。“这里做实验是最好的。”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总工程师刘加杰说。
刘加杰和王晓光商量,当务之急是拟定合约,落实试验场地,获得实验资质。“赶紧跑通流程,把示范项目立起来。”
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的“双向奔赴”
让王晓光争分夺秒的示范项目,到底是什么?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减排,碳排放始终会存在。有没有可能把二氧化碳以一定的压力注入地层封存起来?科学界和产业界正联合进行这样的尝试。
2021年底,天府永兴实验室揭牌。作为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的固碳试验,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四川的特色,是利用盐腔进行碳封存试验。
过去,国内碳封存工程主要是油气企业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提高油气采收率;国外则更多倾向于做咸水层碳封存。
王晓光从法国回国后,结合四川的情况,提出用盐腔进行碳封存。“盐卤已生产多年,地下盐腔开采程度高,形成的空腔储集空间大,盐岩的密闭性较好。”王晓光分析,如果不加以利用,废弃盐腔治理本身也是行业负担。“如果利用起来做碳封存,可变废为宝。”
此外,相较于废弃油气井,自贡的盐井深度大多在2000米以内,盐腔内的空间适中,施工过程中,向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时的压力不会特别大,容易满足试验条件。
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是盐业地质钻井的“国家队”,承担过全国75%的盐井钻探开发,保存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的盐井资料。盐化工作为高耗能行业,在双碳目标下,他们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用盐腔埋存二氧化碳,他们和王晓光团队想到了一起。他们还凭借积累的技术优势,成功申报了省科技厅的重大科技专项——地质封存二氧化碳的盐腔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但是改造后,气体怎么封存,这不是他们的强项。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晓光结识了刘加杰。一方长于碳封存,一方对地下的盐腔了如指掌。他们一拍即合,组建了产学研联合体。
快,是他们的必然选择。王晓光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技术路线的机会看似很多,但技术推广利用的窗口期很短。
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下,一个月内,他们集合施工企业、装备企业等,组成产学研联合体,拿出初步方案。
王晓光说,场地筛选过后,还有工程设计、设施建设、测试、修井、注入二氧化碳、封井、监测等流程。下一步,将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完善全流程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特别是做好监测部分的技术方案,尽快让首个盐腔封固二氧化碳的工程落地。
对话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王晓光:
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记者:为什么立志要做这样一个碳封存的示范项目?
王晓光:我们真正要为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就要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与其在实验室完成论文,不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工程项目的实践中获得真知。
我过去在国外,参与过大量的碳封存项目。回国后发现,我们在这块整体落后于世界水平。目前,双碳技术货架上的产品很多,我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示范工程。要让大家看到实现的可能性,才能快速复制和推广,形成产业化成果。
记者:围绕天府永兴实验室中你们研究室的方向,今年还有哪些计划?
王晓光:结合四川省资源特点,今年我们锚定双碳目标,围绕地热能开发和地质固碳两个重要研究方向,争取尽快建成“废弃井地热能开发与井口发电”和“盐腔碳封存”示范工程。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凝聚科研力量,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全力开展技术攻关,助力四川省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自贡讯(杨洪记者陈家明实习记者陈思燕文/图)为认真贯彻落实高新全域禁售烟花爆竹的规定,依法打击违规销售烟花...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