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写自贡盐商的历史小说,竟然把读者看饿了

成都商报 2021-04-03 01:03 大字

自贡,素有“千年盐都”之称。李静睿,出生于自贡,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做过八年法律记者,现专业写作。

作为从自贡走出去的作家,李静睿想写一个自贡盐商的故事已有多年,每年回家总要去各种旧址走走。“历史和现实在这些地方有一种奇异的融合,当年盐商们出资修建的王爷庙,迄今仍是市民喝茶打牌之地,龙凤山在一旁,釜溪河在另一旁,一百五十年就回旋于五块钱一碗的盖碗茶汤。有一年去凿于道光十五年的燊海井,熬盐车间白雾缭绕,两个工人一人搬了把藤椅,坐在巨大的铁锅旁刷手机。这些地方看得越多越让我着迷:曾经兴盛的一切都衰落了,但依然有东西留了下来,融进这个城市的血肉。历史是一条釜溪河,我们沿河而下,知道来路,便有可能看清去路。”

她用四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慎余堂》于近日出版,勾勒出一幅北洋时期四川大盐商家族的图景。

写历史

自贡、盐业、革命

以及革命之后家族、个体的选择

“小皇帝退位那日,已是腊月二十五。”这是《慎余堂》开篇的第一句话。整个故事以溥仪退位始,以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终。

据李静睿讲,家乡自贡在这个故事中化名为孜城。自贡自东汉以来,便天车林立,遍地盐井。1853年,因太平军攻陷南京,两淮盐路中断,咸丰皇帝命户部发文“川粤盐斤入楚,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是为“川盐济楚”,从那时起至清帝退位,自贡盐商一度由富庶变为巨富。

作为李静睿的首部长篇,她选择了写北洋时期盐商的历史题材。“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盐税那时候是军费的重要来源,自贡也因此成为各方争夺之地。”

小皇帝退位那日,已是腊月二十五。

从腊月二十起连下五日大雨,孜溪河蓄水漫岸,终于又可行船。余立心卯时即起,草草吃了一碗生椒牛肉粉,冒雨乘轿前往艾叶码头,察看今年最后一批运往楚地的盐船。

余立心虚岁不过四十二,掌管慎余堂已有十年。庚戌年末点账,堂下共有水火两旺的盐井二十一眼,火圈五百余口,推牛六百余头,骡马百匹,当年盈余十二万两,主宅前两年扩修,仿的是《石头记》里的大观园,余立心所住小院绿窗油壁,抄手游廊两旁牵藤引蔓,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薛宝钗的蘅芜院。

动笔之前,李静睿阅读了大量资料。在她查询的大量民国盐业资料中,有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中记载,百年前一个富甲一方的自贡盐商家族,在历经革命、混战和盐井生意的几度兴衰起伏之后,族中二十几个男人均沉迷于鸦片,终日不起,如此到死。那个画面很长时间里都是她想象中小说的结尾。

在最初的设想中,《慎余堂》会是一个“张恨水式”的家族故事,但渐渐地,故事自己生出枝桠,人物不满于设定,想要走得更远,最终变成了双城记,北京和孜城,时代和个人,永恒和变动,庞大和渺小。

在井神庙中林湘涛穿西服戴礼帽,帽子压得很低,余立心知道,那是因为刚剪辫不久,额头尚未生出新发,那套灰色西装不知何处定制,并非不合身,看起来却总有怪相。

林湘涛已过了五十,家中有四房妾室,除了长子林恩溥已成年,其他子女皆幼。也就一年之前,他尚是大清朝分部郎中,赏戴花翎二品衔。林家十年前分家闹得厉害,他这一支争到了实利,几口出卤最多的井都稳稳拿在手里,灶房里熬出的白花花物品,是盐,也是流水般的银钱。

林恩溥前年从东洋归来,接了家中生意,林湘涛从此更是连井上都少有去,据说整日整日卧在家中吃鸦片烟,每月初一十五必去云想阁捧场。余立心偶尔和他遇上,林湘涛听曲时也歪在卧榻上,有穿水红绸褂的侍女拿着烟斗等候在旁,另有侍女打扮成女学生样,蓝竹布褂,黑布百褶裙,白袜上歪歪曲曲缝有黑线,戴一副鹅黄镜架的平光眼镜。女学生跪在床前,从老银鸦片盒子里挑出黑色生鸦片膏,置于铁丝架上用炭火烤出金黄色烟泡。那水红侍女用银长针挑起一个烟泡,抹在烟斗上,递给林湘涛,他猛吸两口,看那烟泡渐渐瘪下去,这才和余立心寒暄:“立心兄,要不要试两口,我这是真正的派脱那土,这劲头……前几日才从京城过来的新货。”

写美食

一本历史小说,

竟然把读者看饿了

《慎余堂》里有很多关于美食的描写,从火边子牛肉、豆瓣鲫鱼、红糖锅盔到牛油火锅,让人物也一下子在四川这片土地上鲜活起来。

书中加入这么多四川美食,看得读者都说直流口水。为什么喜欢写美食?李静睿回答:“这个问题我也认真想过。最早我认为是自己不假思索,也不知节制,决心要在以后的文字中克制住这点。但之前重看《乌克兰拖拉机简史》,里面有整整三页,列举母亲的储藏室里有哪些食物。生活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都是一片沙漠,食物成为他们仅有的能紧紧握住的东西。我喜欢的作家好像都很喜欢写吃的,曹雪芹、汪曾祺、张爱玲,甚至包括金庸,这算是一种私人爱好,《慎余堂》里食物的描写其实不是那么多啦,但我确实很喜欢读、也喜欢写长篇小说中的闲笔。”

让我们来读读作者笔下那些四川美食吧。

■她写盐井之上的日常:

秋色渐深,孜溪两旁银杏尽染金黄。待到夜色四合,盐场工人各自成团,围住一盆水煮牛肉,每人均能吃下三大海碗白米饭。盐场用牛夏喂青草,冬喂谷草,每日还有升把胡豆,不能服役之后方送往汤锅铺宰杀,肉片得极薄,在滚油中一烫即熟,汤色鲜红,重麻重辣,半明半暗中,青花椒香气四散,盖过灶房中天然气的硫黄味。

■川地对牛肉情有独钟,复杂的牛肉做法,足以让其他菜系叹为观止。诞生于盐井的火边子牛肉是自贡传统名菜。书中提到:

火边子牛肉其薄如纸,洒上好熟油,向来是余立心最爱的小食,但那日他吃了一片就放下了,只觉有一股连香片也不能抵消的膻腥油腻。

■家宴少不了豆瓣鲫鱼,余家三小姐最爱满腹黄金鱼蛋:

铁箅和黑炭都是现成,几人在院子里生了火,鱼身滚刀,抹上粗盐,最后快熟时方撒两把海椒面。今日的鱼有八条,每条约重三两,这时节正是鲫鱼摆籽,条条都有胀胀圆肚,令之说:“鱼蛋都给我都给我……松哥哥,给我把鱼蛋剔出来,多撒点辣椒面花椒面,我要拌着吃。”

■甜香的红糖小食也是三小姐的心头好,夏日凉糕,冬日锅盔:

那家红糖凉糕味道说不上怎样,但摊主舍得汲冰凉井水,把凉糕湃在水里,上覆厚厚棉被,这样无论外头如何炎炎,凉糕入口仍有冰意,令之自小时起,每年都不知要吃多少……又走在这条路上,正是酷寒时分,夏日里卖凉糕的妇人正裹着棉袄,缩手缩脚地在树下卖十文钱一个的红糖锅盔,锅盔和凉糕一样,都藏在厚厚棉被下,拿出时仍烫到甩手,需包在黄纸里,一点点撕开来吃。

■火锅更是不能少的:

赵五待他们倒是客客气气,只是东西半点不收,反倒亲自下厨备料,请二人吃了一顿毛肚火锅,底料由牛油炒制,烫的是整桌牛下水,毛肚、黄喉、百叶、牛脷、牛肠带油、牛尾炖底,毛肚片得极薄,只需三上四下便已微卷,一咬满口脆劲。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自贡145个项目总投资达327.8亿元 本文字数:488

四川经济日报自贡讯(记者陈家明)3月29日,四川省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自贡分会场在自贡高新区举行。自贡集中开工...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