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共和国同龄人集体过生日

宜宾晚报 2019-11-06 14:39 大字

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最早的“祖国的花朵”。他们经历过苦涩,在青春的岁月里感受过浩劫。在风吹雨打中,在与新中国的命运共成长中,他们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力量。

日前,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在自贡一家餐厅举行,148名来自原自贡市解放路小学(现自贡市解放路中学)1963级的古稀老人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主题为“我与新中国同龄”的集体生日会。

“我们这一代人,与共和国同岁。从1949年到2019年,我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主持此次活动的蔡恩佳老人感慨地说。

当日上午,老人们穿着统一的纪念T恤,拿着红旗参加活动。现场,不少老人头发花白,见到儿时的伙伴时激动地相互拥抱。“我还记得你嘛!以前坐第二排靠窗。”“哎呀,你身体还好吧?我们差不多60年没见了。”老人们的见面语烙下了时光的痕迹,带着温暖而细腻的心情,大家仿佛回到了无拘无束的童年。

(自贡晚报记者 钟小璐)

抚今追昔 90岁老师送生日蛋糕

集体生日会上,现任解放路中学校长胡代国告诉记者,1929年,当时的自贡盐商之首侯策名先生开办了名为昌平小学的私立小学,1949年该校更名为解放路小学,当时是自贡市级重点小学,1979年为适应自贡城区教育发展,升格为现在的自贡市解放路初级中学。

活动中,作为现场校友们的师弟,原自贡市政府秘书长陈星生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图文并茂地用幻灯片进行解说,让大家共同寻找母校的发展足迹,从昌平小学到解放路小学,从1929年到1979年——当幻灯片播放出昌平小学的校歌时,不少老人还能哼唱出“我们是当代的后备军,我们是建国的小劳工……”这首于80年前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中创作的校歌,也是自贡原创的抗战歌曲。岁月的痕迹在幻灯片展示的老照片中一笔一划地细细描绘在眼前,时间的沙漏在当年的班主任老师登台时静静地倒置。

当90岁高龄的老师徐奇人上台讲话时,曾经的学生们纷纷起身鼓掌。“没想到啊!我们60年没见,你们都成70岁的古稀老人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校的‘梭梭板儿’吗?还记得那棵‘拐枣树’吗?”徐老师的开场白,让大家笑中带泪地连声答应“记得!记得!”老人们说,当年在学校里,爬树、打果子、玩“梭梭板儿”是大家脑海中对学校时光的快乐记忆。尽管已是古稀之年,这群学生依然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我要送你们生日蛋糕,祝愿大家幸福安康!”徐老激动地说。当写有“生日快乐”的蛋糕推上前来,大家齐唱生日快乐歌,并许下了自己美好的心愿。随后,老人们载歌载舞,追忆母校历经九十载寒暑,与共和国同庆七十华诞。当天,他们还拍下了阔别60年后的集体照。

此情此景中,不少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甘做基石 国家的发展需要老师

曾是自贡市蜀光中学语文教师的吴克让老人,为这场特殊的生日会抒情挥笔:“解小63级,奋发的春燕;红领巾的花朵,老三届知青;踏着时代的鼓点,祖国建设的中坚;釜溪水欢歌,后山花烂漫;牵手拥抱,促膝扶肩,抚今思昔,笑语连天。”一字一句间饱含美好回忆。

据悉,吴克让在1957年来到解放路小学,“当时我们学校校舍最大,有新修的大楼,三块球场。”想起当年的学校,吴克让仍觉得非常骄傲。

小学课堂上,班主任老师徐奇人参加过抗美援朝,会给大家讲战场的故事:没有水喝,就吃冰块;遇到敌军如何防守、进攻……“听得大家心潮澎湃,男孩子都想当兵,去杀敌当英雄。我就想当老师,有的人总会做基石,我想我就是这种人。”吴克让说。

吴克让年轻时吃过不少苦,可精气神却是十足的。他下乡当过民办教师、电影放映员、林蚕员、供销社文秘,为生活奔波,但心中的梦想从未放弃。“77年恢复高考,我当时很高兴又很茫然,我没有读过高中,怎样去考?但发现周围同龄人也在为未来奋斗时,我还是想为自己拼一把!”吴克让说,1978年他买书自学高中学科知识,白天上班,晚上看书,经常是凌晨才睡觉,11个多月瘦了21斤,最终考上了四川师院中文系(现四川师范大学)。

四年寒窗苦读,有人会问吴克让:“这么辛苦换来的读书,咋子不读个以后更有‘钱’途的专业?”吴克让说:“平凡中有甘甜,我喜欢这个职业,国家的发展需要基石,从教32年看到了教育的不断变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成为国家栋梁。”

产业工人 命运和时代在一起

10月16日是周淑群的70岁生日,10月28日这一天又和昔日同窗再过一次集体生日,周淑群很开心。现如今享受着退休后的安逸生活,周淑群觉得自己的生活在这7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淑群是家里的老幺,曾经,全家7口人依靠母亲帮人洗衣服和父亲拉车维持生计。在解放路小学上二年级时,周淑群领到了助学金,初中毕业后,周淑群的理想就是去成都学电力专业。“那时候看到别人家有电灯,我家只有煤油灯,特别向往,就想去学电力,让我家也有电灯。但是没有考上,我去了工厂。”周淑群笑着说。

1972年,周淑群在自贡鸿鹤化工厂开压缩机,成为了一线工人。当时的工资从十多元慢慢涨到了几十元,直到1979年她拿到了300元钱年终奖,这是周淑群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再后来,她能骑上自行车上下班。改革开放后,周淑群觉得家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是当时普通人向往的“三大件”,当时说谁家有“三转一响”,那绝对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家庭。周淑群说,曾经想也不敢想自己家也能有“三转一响”,到后来慢慢家里添置了这些东西,还曾用自己的工资给哥哥买了一块手表。时代的变化就在家中物件间一样一样地转变,这也是普通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从退休的500多元到现在翻了四倍多,我很满足,晚年我们就是保重身体,再多看看现在的好时代。”周淑群说。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记忆中曾经的苦难变成了印证生命的痕迹,曾经的美好也丰满了每个人的梦,沉淀到每个人的人生中。

新闻推荐

自贡彩灯首次亮相智利

本报讯(记者秦勇)11月4日,记者从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获悉,近日,由该集团设计制作的30组彩灯点亮了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夜晚,灯...

自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自贡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